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家乡的年味高中作文(2)

春节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剁饺子馅相对就简单轻松了些。往往是用六七斤猪后腿肉,配上萝卜丝,还有葱姜盐之类的配料。在案

  板上噼噼啪啪剁起来,听到这声响,从家门口走过的村人会自然地招呼一句:“剁馅子啦?”等剁碎成馅状,用刀拍一拍有油腻感就算大功告成了。

  年三十贴春联上坟吃年夜饭

  等忙完这几个大项之后,也就正好到年三十了。自然,大年三十和大年初一是最重要的两天,年头连年尾嘛,过年主要就应该指的是这两天。这两天也是年味最重的时候,空气里处处洋溢着浓浓的炮竹气味,家家院子里都覆盖上一层炸开花的红红的鞭炮皮,像是谁不小心碰翻了红色的油彩,红艳喜庆;村里路上大人孩子人来人往,热闹非常。不论在外工作的、还是出门打工的,无论路程有多远,像是心里有个约定似的,都会争取回家过年,来共同守护感受这家乡年的氛围和韵味。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大年三十上午要贴春联。小时候春联都是自家买红纸请会写毛笔字的人代写的。也有人不怎么会写,却随手拈来,不论字写得好否,主要在于自己动手感悟一种新年的喜悦和喜庆。除贴门对和“福”字外,还要在粮囤、猪圈上贴“谷满粮仓”、“六畜兴旺”,正对大门的墙上要贴“出门见喜”之类的吉祥语。现在很少有人动手写春联了,都是到集市上去买现成的春联,却少了一种写春联时对年的温馨感觉。

  年三十下午男子要上坟祭拜先人,我们这里叫上林烧纸。这“林”和曲阜孔林的“林”意思是一样的,就是坟墓。祖家大的一起上林烧纸的往往有二三十人。必须要带着纸钱、鞭炮,有的`也会带着烟花。我们这里的村民一例把纸钱称作箔。到林上后,从辈分最长的先人往下依次祭拜,很恭敬虔诚地烧纸、叩头,燃放鞭炮和烟花。

  妇女在家包饺子,留作年初一早上吃。我家在饺子里要特意包上一个钱的、一个麦麸子的、一个糖的,它们各有寓意,谁吃到了分别表示会有钱、有福、生活甜蜜。

  每家都要在大门口放上拦门棍,作用是驱邪避灾;拦门棍到初三才可以撤去。以前母亲还要在院子里撒上些芝麻秸,踩在上面,俗称为“踩岁”,寓意为岁岁平安,日子过得节节高。

  还要准备年夜饭。年夜饭自然要丰盛,有煮好的熟菜,切上几个菜,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叙叙生活,拉拉家常,享受一种亲情,其乐融融。接下来就是守岁了,守岁时父母要给孩子压岁钱。记得小时候父亲先是给我的两块钱,慢慢就给的是五块钱了。五元钱在当时算不少了,现在我还很清楚地记得,我在村里上初二时交的学费才五元。当时村里有个同学把学费给搞丢了,这在同学中就算一件大事了,我把这事还向母亲说起过。该上初三时村里初中被撤并了,我到五里外的绿化联中去上学,学费一下子涨到了十六元。现在这几年父母给孩子的压岁钱至少是一二百元,更有爷爷奶奶给孙子孙女一两千元压岁钱的。今年妹妹给我孩子的压岁钱一下子涨到了一千元。有电视以前守岁无非是睡得晚些,不一定非要等到子夜时分;自从央视开始办春晚后,人们有动力也有理由守岁到半夜了,伴着春晚守岁。子夜时分,年头岁尾相连,人们守望的就是这一时刻。央视每年雷打不动地以敲响新年的钟声来辞旧迎新,家乡的村子里是以燃放炮竹来喜迎新春。“爆竹声中一岁除”,阵阵炮竹噼啪作响,此起彼伏,响彻夜空,渲染出过年的喜庆氛围。

  大年初一磕头拜年

  大年初一磕头拜年是我们那里十里八村一直流传至今的一大习俗。年初一凌晨,村子里大人孩子早早地就起来了,穿新衣戴新帽。多年前就听母亲说过这句话:“闺女要花,小子要炮,老头要个an毡帽。”先是洗脸,然后是在堂屋磕头上供,燃放炮竹。之后磕头拜年就拉开了序幕。先是给父母爷爷奶奶磕头拜年,然后按房分远近给本家的长辈磕头拜年。这时候本家的兄弟们慢慢地招呼聚集到一起了。这几年我们本家兄弟及侄子们聚到一起时大概都是早晨五点半的时候,此时天还漆黑一片。我们一群二三十口子就开始在整个村子里转着拜年了。先本家本姓,再到外姓。村子里有300多口人,本姓人口在世的上下相差八个辈分。开始时天还早,长辈们有的还未起床,那也不影响磕头拜年。来拜年的一边嘴里喊着:“大爷(或大老爷、二奶奶、三叔、四婶子、大哥等称呼),我给您叩头了”;一边恭恭敬敬地双膝跪地,双手扶地,向下叩头。接受拜年的长辈一般会说:“别磕了。”“别磕了,来到就算。”也要向同辈中年长者磕头拜年。一路上是不敢在谁家停留的,这家完了还要赶去下一家,一个都不能少。长辈都是喜笑颜开拿着好烟让着,或者拿出花生瓜子之类的东西让人吃。村路上、小巷子每年这时是最繁忙的了,到处都是串门拜年的人,整个庄子转了一半了天才大亮,等几十个头磕过全部拜完年,也就到了七点多钟,就可以回家下饺子吃了。妇女们也是一样整个村子拜年,是和男子们分开进行的。躲在家里不出去拜年,父母会数落你不懂礼数;村里人会说你架子大。家乡这争相赶早磕头拜年的风俗不知起于何时,一时怕是不好求证。这磕头的风俗丝毫不见有要简化改变的迹象。民风淳朴如此,让我辈感慨感佩,也增加了人们对年的沉甸甸的温馨记忆。

  年初一早上家家都是吃饺子。为了能吃到那几个特殊的饺子,我有时会有意多吃几个。等吃完饺子后,母亲和侄子常会说:年又跑远了。是呀,等到下个年要整整一年的时间哪。年初一到初三是不能清扫院子的,尤其是不能把院子里的东西往外扫,可以从大门往里扫,地上的鞭炮皮等堆在院子里面,要等过了初三才能清理出去;水也不要往外泼。奶奶说这都是财,要财不外流哇。

  初二开始就是走亲戚了。先是走姥姥家,姥姥家是最主要的亲戚,初二就要去姥姥家,去晚了舅舅不高兴,会说在外甥脸上。到了后也是要给姥姥家的长辈们磕头拜年。初三初四是走姑姑家、姨家等亲戚。以往乡村多是土路,交通不便,拖拖拉拉的,年后到初七八还能见到走亲戚的。现在路好走了,交通工具也先进多了,一般到年初四前就早早地走完亲戚了。亲戚家都会很热情地留着吃一顿饭,有酒有菜,推杯换盏。节前准备的年货除了过节时自家人吃,大部分都是用来招待亲戚的。  送火神打灯笼

  初七送火神是祈求火神保佑,免除火灾。各家的男孩就会找根棍子,再弄些秫秸豆秸稻草捆扎起来成草把,就作为“火神”了。有的孩子还会在草把中放入鞭炮,更为送火神增添了些热闹。孩子们相约在村南聚齐,点燃火把,沿着从村子通往田野的那条

  土路,一路小跑,喧嚣而热闹。不少人嘴里还会喊着:“火神妈子上西南,单烧梅村的火轮船。”这说法不知来源何处也不知起源于何时。等火把燃烧殆尽,孩子会扔掉手中木棍,恋恋不舍地返回村子。据说烧剩下的木棍是不能带回家的,否则会招来火灾。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这是明朝才子唐寅《元宵》中的诗句。正月十五元宵节晚上打灯笼。小时候打过面灯,灯是用面蒸的,有圆形的、勺子形的,还有小动物形的,灯里放点油,用棉絮作捻子,就可以点燃了。孩子们三五成群,都炫耀地拿着面灯在村里那条东西向的主路上来回地走几趟。我家大门两旁也各放一盏面灯。也有大人故意逗小孩子玩的,说灯底下有虫,让小孩把灯翻过来看看。别说还真有孩子上当,一翻过来,灯里油撒了,捻子也掉了,灯当然也灭了,孩子也可能给逗哭了。也打过纸灯笼,是那种折叠型的,里面放一根红红的小蜡烛。当时放过提溜筋。提溜筋是一种约十厘米长火药制成的类似鞭炮捻子的东西,点燃之后嗤嗤地发出亮光。小孩子喜欢拿在手中挥舞旋转着放着玩,这对当时的孩子来说是很好玩很有趣的。

  年的味道是什么?年的味道在哪里?年是春节蒸笼里黄灿灿的玉米团子诱人的馨香;年是油锅里金闪闪的大米丸子爽口的筋道;年是家家门上红红的春联画出的喜庆;年是每户院子覆盖的一层炮竹屑的火红;年是每个孩子手里拎着的那盏流星般游走的灯笼的鲜艳。年更是普天下华夏儿女永远无法割舍的一种记忆情节,温馨绵长,深深地清晰地烙在你我的心底……

【家乡的年味高中作文】相关文章:

1.家乡的年味道高中作文

2.2017年高中家乡的年味作文

3.高中家乡的年味作文800字

4.家乡的年味高中作文3篇

5.有关家乡的年味儿高中作文

6.高中年味作文

7.年味高中作文

8.这年味高中作文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zuowen/chunjie/3763228.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