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传统作文 篇5
很小的时候,从一本绘本上,我知道,我来自来两个细胞的结合。那年,在送给妈妈的生日卡上,我用稚嫩的手歪歪扭扭地写下“感谢妈妈把我带到这个世界上来……”,依稀记得,当时的妈妈热泪盈眶,紧紧把我拥在怀中……
床头的书,随着我一年一年的长大,换了一撂又一撂,《弟子规》却一直放在那儿。“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它教我“入则孝”是做人的根本。
那到底怎么样才是“孝”呢?有人说孝是童心未泯的孩子嘴下溜出给父母的半粒糖;也有人说孝是在父母膝下端茶倒水、铺床叠被的举动……
但是,《孝经》告诉我,这当然不全是。通过这部书,我知道了,“孝”的范围其实很广。从古人的各种各样的孝行中,我明白了,从孝出发,还衍生出了很多美好的品质。比如,善良、谦虚、节俭、忠诚、守信,它们都属于“孝”的范围。简简单单的一个“孝”字,里面却包含着很多的学问和品德!孝,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本元素。一个懂得孝道、懂得感恩的人,以后绝对不会贫穷!,一定是个百万富翁!
分享一个小故事——老莱子娱亲,老莱子是春秋时期的一位思想家,因当时战乱不断,他带着一家老小归隐在蒙山,种田奉养双亲。有一次,老莱子为父母亲送水时跌倒了,为了怕父母担忧、伤心。他就像小孩子一样,躺在地上大哭:“爹娘快来啊,孩儿跌倒了,起不来了,呜呜……”他的这一举动,把双亲逗乐了。事后,母亲责怪他不该不爱惜身体。老莱子说:“我就是一百岁,也是父母的儿子。我这样做也是要报答父母的恩情,也是给儿孙们做榜样……”
当时,我看完这个《孝经》中的小故事时,笑着笑着眼泪就下来了。一个自己七老八十的思想家,能为让自己的父母高兴,像我们小孩一样跌倒装哭。真是太有胸怀了,太有孝心了。相比之下,我觉得很惭愧。自己平时一有什么不高兴的事,就板着脸,害爸爸妈妈伤心;或者因为自己不愉快的事,就发发脾气,顶撞父母,让他们难过。想想真不应该呀。我在这个年纪,没办法为父母多做点什么。我想至少应该要让他们心情愉快,不要为我的事情担忧操心。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父母的养育之恩就像一根长长的线,一端是我,一端系在父母那里。想要这根线不断开必须要用我们的爱心和孝心连接起来。
古人云:“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我要学习那些古代孝子们孝顺父母的高尚品质!将来成为一个有知识有孝心的新一代青年,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传承传统作文 篇6
20xx年,中国家喻户晓的皮影戏,被印尼申请为该国的文化遗产。04年在内蒙古流行的马头琴被蒙古国申报成功为该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05年,韩国成功申报端午祭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的传统民俗被抢的消息传到国内,国人一片哗然,痛骂者有之,鄙夷者有之,更多的则是无奈和痛惜。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人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也逐步西化,很多人信奉天主教,热恋圣诞节。然而,在崇尚洋节时,似乎已经失去了对自己文化的自觉意识。
很多中学生能熟练的用英语读写,却看不懂文言文;对牛顿、培根奉若神明,对老庄、孔子却形同路人;说起西方头头是道,谈到老祖宗一无所知。仔细反思,究竟还有什么传统文化也已濒临失传?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亡国都不怕,最可怕的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将自己根本文化亡掉了,这就会沦为万劫不复,永远不会翻身”。保护我们的文化财产,不仅是政府的事,更是我们每个国人自己的事。我们要熟读“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体验古人在诗词里面留给我们的意境美;我们要多听《贵妃醉酒》,从传统戏曲中领略民族艺术的风姿;我们要过清明节、端午节……,在节日中颔首我们民族节日文化的习俗,把它发扬光大;我们要学习儒家经典、道家理论,那是中国文化的灵魂,可以以此培育我们中华学子的“中国心”。
如今,国家为保护民俗文化出台了相应政策:从20xx年起,清明、端午、中秋成为了法定节假日。央视《百家讲坛》也先后推出了刘心武的《解密红楼梦》、易中天的《品三国》、于丹的《论语》《庄子》、钱文忠的《三字经》等,他们用自己独特的视角诠释了古代文学作品,既保持了原著的精髓,又有创新,深受大众喜爱,从而带动了国人对国学、历史等传统文化学习的热情。
对传统文化的保护,需要从每一个人做起。清明时节扫墓,端午吃粽子赛龙舟,中秋时与家人的团聚,都是我们力所能及的。读孔子、学老庄更是对民族文化的传承。让我们都来学习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共同实现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
【传承传统作文6篇】相关文章:
3.传承着的传统美德
5.传承传统文化作文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zuowen/chuantong/40725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