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的作文900字 篇3
我的家乡在湖北荆山山麓,地属襄樊管辖,是个版土面积三千八百五十七平方公里,总人口六十万人的小县城。原名思安,因境内有漳河,故改思安县为南漳县。
小学时有篇课文叫《西门豹》,讲的是西门豹治河投巫的故事。课文里西门豹治的那河叫漳河,那时年纪小,以为这漳河便是这打从家乡门前流过的小河,竟高兴得手舞足蹈。后来才晓得此漳河非彼漳河,那漳河在河南安阳,比南漳县城都有名。
南漳这小县也终于没负了“思安”这名讳,绝不树大招风,恐怕出了湖北就再没人知晓襄樊有个南漳了。但又何必天下皆知呢?这毕竟丝毫不影响这小县城的与乐。淳朴的家乡人,就如此安定地在这块山清水秀的土地上,一代一代生活着。老人们三两聚在树下闲聊,大人们起着自行车在不太宽敞的马路上来回穿梭,孩子们专心地坐在讲堂听老师讲解。街道或许并不繁华,没有繁弦急管,也没有火树银花与灯红酒绿,却安详而端庄。岁月就在小巷厚厚的落叶上慢慢流淌。
满月象征着团圆、美满。正月十五之夜是一年之中第一个月满之夜,自然被这个一心祈求平安的小县所看重。
提起元宵佳节,除了汤圆,我想更多人会想起赏灯。而在我地家乡,正月十五上午地游街“闹元宵”却更被人们看重。
清早五点多钟,便有大批人马在水镜广场聚集。老人,小孩,还有其他各式各样地人都在队伍里满面春风。打腰鼓、划旱船、扭秧歌,无人不迫切地表达着自己地欢喜。游行队伍从大街小巷走过,路边观看地人摩肩接踵。调皮地小孩,拿出过年没放完地鞭炮,“刺啦”一声擦燃往人群里一丢,吐吐舌头跑掉了。只剩下母亲无奈地苦笑、抱歉地赔罪及众人宽容地笑声。狮子在街上上蹿下跳,长龙在人海中上下翻腾。夹杂着震天撼地地锣鼓声,欢乐地气氛沸腾到了极点。
元宵是团圆地日子,自然少不了一顿丰盛地午宴。宴席通常在中午十二点开始,万家鞭炮齐鸣,当满城地地面都被喜庆地红色铺满时,人们便开始吃饭了。汤圆当然必不可少——每逢元宵,奶奶地汤圆最令我挂念——奶奶不会夹馅,所以总是把汤圆揉成一个个小团。但这一点都不影响它地味道:煮好后盛起来,一人面前一碗汤,加上白糖与炒好地芝麻,绝不亚于蒋雯丽代言地那“味美香甜甜”地“三全凌汤圆”。
南漳不是个富裕的小城,没有太多的财力来举办灯会。可这并不影响家乡人赏灯的情趣。小巷里,小贩摆弄着各式各样的花灯,牢牢拽着妈妈衣角的孩子睁大眼睛望着花花绿绿的闪光物,央求着。大人无奈地望着孩子,掏出钱交给满脸笑容的小贩。孩子得了心爱的玩具,高兴得手舞足蹈。
每看到这些,我都会想起自己那如梦般干净淳朴的童年——
提着哥哥的旧灯笼,在家里各个角落晃悠,唱着奶奶教的童谣:
“照啥子啊?照虫蝇儿蚂蚁。照死老(了)吧?照死老(了)……”
元宵节的作文900字 篇4
又到元宵佳节,妈妈今年买回了“思念”汤圆。吃着甜甜的汤圆,一缕缕思绪涌上我的心头,眼前又浮现出三年前太外婆教我包汤圆的情景…… 当时太外婆已经90岁高龄了,但她老人家精神矍铄、思路清晰,是我们家的老……
又到元宵佳节,妈妈今年买回了“思念”汤圆。吃着甜甜的汤圆,一缕缕思绪涌上我的心头,眼前又浮现出三年前太外婆教我包汤圆的情景……
当时太外婆已经90岁高龄了,但她老人家精神矍铄、思路清晰,是我们家的老寿星。每年春节全家团聚时,她总要亲自包春卷、做汤团呢!三年前的元宵节,是我第一次跟着太外婆学做汤圆,那一幕让我至今难以忘怀!
那天下午,全家老小都聚在外婆家里过元宵,大人们在屋里聊天,我们一群小孩在屋里屋外地奔来跑去,四世同堂,好不热闹!这时,我看见桌上已经放好了制作元宵的材料:糯米粉、黑洋酥、冰糖等。太外婆坐在轮椅上,和外婆、姨婆围在桌子旁忙乎开了。我看了也一下子来了兴致,没等大人同意,就已捋起袖子掺和进来了。
我兴奋地学着大人的样子,把已调好的原料均等地分成若干份馅心,随后开始号称自己“力大如牛”,抢着揉搓起糯米粉浆……外婆笑着说:“别闹了,快一边儿玩去!”我不理睬,继续用力。太婆看我小手这么有劲儿,露出慈祥的笑容,说道:“这孩子聪明。既然你这么想干活,太婆来教你包汤圆吧!”我一听,蹦得老高,开心地叫:“太好了!太好了!”于是,我看着太外婆在和好的面团条上先用皱巴巴的手缓缓挤出一小团,再把那小团面粉搓搓圆,接着就表演起了“绝活”:只见她拇指顶着小面团中间,食指贴着外皮,慢慢地边推边转。慢慢地,小面团中间竟出现了个“小坑”,变成了一个雪白的“小碗”!然后,太外婆把分好的黑洋酥馅儿填进了小坑,便开始封口了。她继续边转边捏,边转边捏,最后还在掌心里搓了搓,于是“小碗”又变成了一个“小乒乓球”!“太婆真棒!”我看得目瞪口呆,情不自禁地喊了起来。
于是我开是依样画葫芦地学了起来。做着做着,我有点熟练了,感觉这很像是在美术课上做橡皮泥呢!不一会儿就做了好几个,我把做好的汤圆整整齐齐地排成一排。一排雪白的汤圆,好像一群正待下河的“天鹅”呢!看着自己的“杰作”,我心里别提有多自豪了!
汤圆上桌啦!我连忙端起我亲手做的那碗,舀起一颗就往太外婆嘴边送。太外婆早就没牙了,但她还是用两片嘴唇用力抿下一口,用那满是皱纹的嘴慢慢蠕动着、品尝着,一边还喃喃道:“乖……乖!甜……甜!”在场所有的人都笑了!屋子里充满了幸福和甜蜜……
如今,太外婆已过世了。可每当元宵节吃汤圆时,我的眼前总会浮现出三年前的那一幕幕。“每逢佳节倍思亲”,太婆我好想念您!太婆,是您教会了我包汤圆,是您让我体会到了团圆的幸福和甜蜜。我永远难忘那年元宵节留给我的温暖回忆!
元宵节的作文900字 篇5
总算又到了元宵节了,过了这一天也就将年这个节基本上慢慢的淡了.掌灯的时侯,妻子在院里供了些食物,点着了香,及蜡烛,该放炮了,她不敢放的只好叫我去放了,推开了门走到院内,外面的炮声已隆隆了,随之我也点了起来,一阵噼噼啪啪的声音,好是热闹.
回到家中家中还是那样的平静,只有女儿在不停地学习,一年一年的就是这么个样子呀.都快五十的人了,多么想重新回到那童年的时代呀
我们的童年是一个很苦的童年,记得那时过年的时侯,穿上妈妈给缝制的衣服,那布是粗制的棉布,鞋是妈妈纳的千层底,穿在脚上硬棒棒的,有时对脚趾很不舒服的,就这也是挺高兴的.初一的早晨妈妈在天不明就起床做饭了,我们全家早早就把饭吃过了.好象谁家吃的早谁家就预示着来年顺当,平安吉祥.吃过饭后,天亮了但还不是太亮,这就上街了,兜中装着抖落了的.鞭炮,手中拿着一柱点着的香,走一会儿放一个小鞭炮,一边跑一边放鞭炮,一边看那些家的门开了,那一个好朋友也出街玩了,等到有好几个小朋友都出来的时侯天也就大亮了,因为总有的人家吃饭会迟的,然后在一起玩到前半晌就回家了.记得小的时侯,有几年的春节我们家就没有吃上白面饺子,那是吃什么面的呢?一是荞麦面的,还有一是高梁面即红面饺子,里面的馅是红萝卜,有少一点的肉,有那么一点肉味足也.过年的白天就是瞎玩一次,到晚上有时是没有电的,点上煤油灯在昏暗的灯光下玩一玩扑克,不一会也就要睡觉了.那时是没有电视的,大部分家庭没有收音机,我家因为父亲原来在外上班,好在家中还有一个电子管收音机,这也就算得上是不错的家庭了.但那时我家兄弟姐妹多,生活非常困难呀,有时过日子就很难的,所以过年就更不能讲究了,只要能象上面说的那也就不错了呀.尽管这样我也非常怀念童年的时光呀。
童年什么也不想,只要今天吃饱了就高兴了,吃好吃赖是无所谓的,那时虽然不象现在这样的发达,人们生活的富有,但人们的心地都是一样的呀.相互依存,相互关怀,没有相互之间的不恻之心呀,谁也不会有看不起谁的思想,因为当时家家都一样的,没有穷富之分呀.
天真的想法,现在想起来不知道我们的父母是怎样把我们兄弟姐妹七人拉扯大的,我记得我们家比较穷,但我的妈妈没有给我们穷的破破烂烂即使是烂衣服也是缝补的完好的,洗洗的干干净净,从没有拖鞋破衣的样子.想到这里,我们那善良贤惠的妈妈年轻漂亮的形象就会出现在眼前,我的妈一生,为了我们兄弟姐妹七人的成长不知道付出了多少的艰辛,为了自己的儿女,宁可她不吃也要给我们,宁愿她受罪也不能我们受苦,一辈子操劳过度, 没有保养一个好的身体呀,一直是很瘦的,身体兑下了一身的毛病,哎不能再想下去了,要不就要落泪了.
这新的一年又开始了,过了今天就各自走向各自的工作岗位去工作了,各自为今年的生活去奔波了.但愿今年有一个好的收获,祝愿我亲爱的父母在今年快乐无比,健康长寿,也祝愿我的女儿今年中考成绩喜人,更祝愿我的兄弟姐妹在新的一年中发家致富,平安幸福!元宵节的作文900字 篇6
过了春节,元宵节转眼就到了。当全国大多数的地方一家人围着桌子吃汤圆时,小城的元宵节却有不一样的风俗。
元宵节这一天下午,人们备好蜡烛、香、烟花,先到自家的祖坟点点蜡烛香,放放烟花,一是新的一年里让祖宗感受一下人间的香火,二是祷求祖上保佑新的一年里平平安安,事业做的红红火火。
趁着家人上坟的时间,家里的主妇们升起灶里的火,一口二尺四寸的大铁锅里,放上大半锅的水,淘米下锅,再放上芋头,腌过的猪骨头、猪肠、豆腐干、香菇等各种佐料。灶下火正旺,锅里水开,白气冒上来,骨头的香味就乘着白气直赴进了鼻端。这时粥还只是一个开始,要慢慢地熬,待到佐料发出的香都融合到一起,锅里的粥越来越稠。上坟的人回来了,一锅香气诱人的杂烩粥就可以出锅了(在我们小城叫咸酸粥)
说起小城元宵节不吃汤圆吃杂烩粥的风俗,这里还有一个传说。相传很久以前,小城因地处偏远山乡,交通不便,算得上穷乡僻壤了。人们过完春节,备的年货也吃差不多了,又到扳着指头算着粮食的时候,元宵节到了,小城的一巧妇们灵机一动,搜罗了一下家中的剩菜剩饭和不多剩下的年货,到在锅里煮了一锅杂烩粥。一尝之下香浓可口,邻人争相效仿,口口相传,就成了小城元宵节吃杂烩粥的习俗。
埋头“哧溜、哧溜”地吃着粥,母亲总会笑着对我们说:“多吃点,十五夜可要吃十五碗呢,上坟前三碗,回来三碗,看完龙又是三碗,你们敞开了肚子吃。”引来我们的一陈笑声。
这边还在收拾碗筷,那边锣鼓声声响,烟花朵朵开,板龙灯会已经开始了。“锣鼓响,脚底痒”,想起小城的这句谚语正印证了看龙人的心里。
小城的龙是板凳龙,在一条条板凳上以竹条为骨,白纸为身,做出威严生动的龙头,一节节如在飞腾的龙身。做龙是村中做龙老人的拿手活,不过一个龙头,也得做上一两个月,龙身由村中各家的老人负责做好保管。到了舞龙的夜晚,各家各户拿出自家的龙头和龙身,在村中的操场上,用活木栓栓上龙头和一节节龙身,龙头和龙身里再放进蜡烛,一条闪闪在夜间飞腾的游龙就出场了。而举龙即是一个体力活也是一个技术活,要的是举龙人相互间的默契配合,两三百节的龙身加上一个大龙头,龙头的五六个人抬,一节龙身要两个壮汉替换着举。龙身长了,人多了,配合起来就难了。举龙的时候,领头人一喊起,后面的人就得举,领头人一说放,就得放下,如一人配合不好,该放下时没放下,或转弯时偏了点,两条板凳的活栓就全打拆成剪切状,很容易伤到就近看龙的人,有时还会拆翻了蜡烛,烧了龙身。所以每年举龙的人都要挑身强力壮的,还要是有经验的。
月上柳梢头,龙游大街小巷间,人声沸腾,人头涌动。举龙的五六百人加上看龙的,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向前游移,人中有龙,龙中有人,人与龙相亲相近,和谐共存。站在高处看,一条皎龙在夜色上下飞腾,龙过街穿巷,每到一家,那家家主摆好蜡烛香火,在锣鼓声烟花声中,龙为人间祷福祝愿。祝愿新的一年里平安健康,幸福美满。
【【热门】元宵节的作文900字六篇】相关文章: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zuowen/900zi/38007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