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妇女节的作文1500字 篇3
人们常常赋予幸福过多的物质条件,结果也许你在苦苦追求这些物质条件的过程中,匆匆的脚步让你错过了路边许多优美的风景。幸福有时很简单,只要你有一颗善于感受幸福的心,你会发现生活中有许多不起眼的幸福。
我曾仿写了《幸福在哪里?》的歌词,尽管我并没唱它,但它是我内心真实的体会:“幸福在哪里?我会告诉你,它不在抱怨叹息中,它不在无聊的闲谈里。它在平凡的工作中,它在巧妙的创意里。它在一道道温暖的目光中,它在上课时孩子们专注的眼神里;它在纯洁的心灵中,它在善意的帮助里。幸福在哪里?我还要告诉你,它在母亲的叮咛中,它在儿子懂事的行动里;它在爱人欣赏的目光中,它在同事们赞赏的话语里;幸福在哪里?幸福在不断进取的脚步中,幸福在战胜困难的勇气里;幸福在哪里?幸福在生活的小事中,幸福在人生的智慧里。”
在一般人看来,教师本就生活清贫,社会地位不高,工作忙忙碌碌,压力山大,何谈幸福?城里教师尚且如此,何况条件艰苦的乡村教师呢?我想:与其整天烦闷难熬,怨天尤人,度日如年,于事无补,倒不如把每一天当做人生的最后一天来过,这样,你会很珍惜眼前拥有的一切,好好地生活,好好地工作,好好地做人,好好地对待家人,好好地孝敬父母,不让生命有一点遗憾。你会拓展生命的宽度,让生命增加一抹抹绚丽的色彩。你会变得更加自信,你的脸上会常常挂着迷人的微笑,你的身心会越来越年轻……
我曾经跟同学交流时戏谑我现在的生存状态:“两栖动物”——周一至周五住校,周末回城度假。还笑称我过的是半隐居生活。虽然县城的的老师工作家庭两兼顾,物质文化生比我们丰富多彩,可对于个性好静的我来说工作之余能独处一隅,无人搅扰,环境幽静,空气清新,有书、电脑、电视为伴,出门见到的是活泼快乐的学生,恭敬地一声“老师好!”的问候,虽清净但不同于离群索居,我很习惯也很享受这种生活状态,既免去了整天呆在城里的枯燥单调,也省去了周末去郊游爬山的调剂,还可以通过周末闲暇陪家人逛街,看望老母,做一顿美味犒赏自己,这样的“两栖”生活我很享受 。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虽然我的教学中有不尽完美之处,甚至是遗憾,但大多数情况下,凭着自己的知识积淀,娴熟的表达,灵活的驾驭课堂的能力,面对着一双双稚嫩、渴求知识的眼睛 ,一张张微笑陶醉的面容,我由衷地感到快乐、幸福。
我的学校住所破旧、简陋,里头的陈设灰暗、单调,但我把它收拾得简洁、舒适、温馨、实用,我住在里头丝毫没有降低幸福感,吃饭时打开电视或收音机,了解新闻时事;锻炼或娱乐的时候打开QQ音乐和音响,熟悉的旋律响起来,喜欢的歌我就跟着情不自禁唱起来,富有节奏的音乐我就舞起来,这时,身心放松,我觉得比健身房更自由,更自在。
读书更是我半隐居生活的重要内容。宜人的夜晚,院外虫鸣声声,而我这时很喜欢靠在床上,打开书,我最陶醉的一天就在这书香中慢慢落下帷幕。书香中余秋雨的《文化苦旅》让我神游于祖国的许多名胜宝地,惊异于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书香中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大师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以魔幻的想象,写出了拉美的历史和孤独,让我流连忘返;萧红的《呼兰河传》让我看到了萧红的寂寞和孤独,萧红对当时东北小镇的真切描摹,对呼兰河百姓的善良、愚昧、麻木的深刻精准的刻画,让我惊叹她的才华,更为她的遭遇和早逝同情和惋惜。白落梅文字的清淡、简省让我百读不厌;王小波的 《黄金时代》充满着睿智、理性的光芒。作品粗野中寓含荒谬,荒谬中不无理性,理性中浸满幽默,幽默中沾满讥讽,讥讽中蓄满批判,不愧是中国的乔伊斯和卡夫卡。余华的《活着》既像一个寓言,也像一部史诗。跨越了从民国初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这一段动荡不安、波澜壮阔、改天换地的中国现代史。福贵的经历代表了经过那段历史的亿万中国人的经历。人生就是一部悲喜剧,活着的意义就是去经历、去体验人生中的个中滋味。
周末在家,我会把家里收拾整洁,然后会去超市或菜市场采购,回家做一顿营养丰富、色香味俱佳的营养大餐,如红烧带鱼、可乐鸡翅、啤酒鸭、香菇烧鸡、酱爆肉、水煮鱼等等犒劳自己和家人。我还会挤出时间,去老家探望老母,为老母做做家务,陪她聊聊家常,看着她身体精神俱佳,我也带着一份喜悦满意而归。
生活是个调色板,我们要把自己生活的色彩调配得美丽动人 ;生活也是七弦琴,我们要善于拨动协调的音符,奏出动听的旋律。
三八妇女节的作文1500字 篇4
今天是《三八》妇女节,是我们广大妇女的节日,我马上想到了我的母亲。虽然我的母亲离开我们已经20年了,但是母亲的音容笑貌总浮现在我的眼前。
我母亲生育了我们5个子女,她用一生经历和母爱,无私的奉献含辛茹苦把我们几个儿女拉扯大,在我的记忆里,母亲好像不知疲倦天天精神饱满,总有干不完的活生火、做饭、打隔板儿、捺鞋底、针线簸篓不离手,操劳我们这个家,(那时家家有个放针线的簸篓里边放着线板,线板上缠着青线.蓝线.白线.剪子.顶指.皮尺.锥子.勾锥.捻捻转--挫麻绳用的.蜡.袜板等)把我们的家打扫的干干净净。虽然那时家里生活非常困难,家家几乎都是那样,每到年底春节前母亲都为我们拆补被褥浆补衣服,在寒风刺骨的冬季,在大盆里攒着搓板在冰冷的水里为我们洗衣服,双手冻得通红,放在嘴前哈哈热气,继续洗,在微弱的灯光下缝补衣服,哥哥穿着小了,给弟弟改,姐姐穿不了的给妹妹,破了补补,旧了染一染,到了腊月在胡同了经常看到不是黑就是蓝的双手,那肯定就是各家的母亲,北京有一句老话:笑脏,笑破,不笑补。那个年代谁不穿带补丁的衣服,但在补丁上就能看出谁家的母亲心灵手巧,裤子膝盖的补丁方方正正,屁股上的补丁缝的一圈一圈那针脚和缝纫机扎的一样。
在母亲嘴里你不会听到报怨的话,在母亲脸上你看不到疲惫的表情,总是那么慈祥,和蔼可亲,任劳任怨,母亲传达给我们的总是积极向上明天一定会更好信息。记得上世纪70年代初国家号召“深挖洞,广积粮”要求人民节约粮食,母亲在我们家粮食不够吃的情况下,每天拿出一碗面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她每天做在前,吃在后,看到我们吃饱了,剩下的她在吃,偶尔家做点好的吃,我们让妈妈一起吃,她总是说我不爱吃,我不饿,你们吃吧,现在回想起来那是不爱吃,而是舍不得吃,那怕自己忍饥挨饿也让孩子吃饱,妈妈看着吃饱的孩子高兴,这就是母亲,这就是母爱。妈妈为了解决粮食不够吃的问题,母亲晚上下班后带领我大哥二哥到离我家2里地的农村菜地拣剩菜,回到家将烂扁豆里的豆包出来煮着吃,现在我还能回味那煮豆的味道(可好吃了)。
母亲不仅操劳家里的一切,还乐于助人。街坊邻居那家有事,有求必应是个热心肠,哪怕家里的事往后在干。也要先帮别人的忙。妈妈讲别人求你的事,肯定是有困难,别人有困难,只要求于我们能解决的一定要帮忙。记得有一次半夜醒了,看到母亲房间里的灯还亮着,我隔窗看到母亲在做棉袄,我问母亲明天再做先休息,母亲说这是给对门王爷爷做的,明天天冷要赶在早上让爷爷穿上,母亲又一夜没睡觉。这样的事情母亲经常在做,她用行动教育我要尊敬孝敬老人,母亲常说人都有老的时候,当你老了以后你会理解我现在做的。人都要互相关心,做事不要斤斤计较,把方便留给别人,不要怕吃亏,做个好人。对邻居家的孩子母亲如同己出,街坊刘家老二不小心腿摔成骨折母亲放下手里的活帮助找车将其送到医院,还抽时间给他送饭。我问母亲非亲非故您为什么这样上心,母亲说:“只有你对别人好,别人才会对你好,没有付出是不会有回报的”。
“吃亏是福”母亲的话教育了我,我也看到了母亲的收获,母亲的人缘和口碑无论在单位还是邻居间都非常好,母亲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会得到好心人的帮助。由于孩子大了房子不够住母亲在与同事聊天时随口说了一次,母亲的同事只用一天的时间帮我家盖了2间(共20平方米)房,解决了我家住房的问题。母亲同事的老人生病住院了,她主动承担起同事的工作并嘱咐同事工作的事你不用操心一心照顾好老人。我记得母亲工作经常加班加点,但很少听到她提加班费,她常说共产党好,没有共产党哪有我们现在的安定生活。
母亲的一言一行是我工作、生活学习的榜样,她让我懂得人的一生要多讲奉献少索取,只要树立这种信念你永远觉得生活是幸福的。母亲虽然离开我们了,但在日常的生活中有时在.洗菜.切菜.包饺子.擀皮.等等生活琐事中,总是有母亲身影,让我回想起母亲在世时一天天为我们忙碌的样子,母亲离开我们20年了,我们当儿女的虽然用尽了孝心,也无法留住母亲的生命,留下的只是无法挽回的遗憾。现在每当看到你们放假过节时能和父母在一起,有父母在就有家,我们是多么羡慕,你们一定要珍惜着美好的时光孝敬父母,尊敬公婆。常回家看看,尽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尤其是家有年迈父母的同事们,不要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不要留下任何遗憾,当你失去了的时候,才想起那时所做的,已经晚了,留下的只是无法弥补的遗憾,他将伴随你的终生。这是我们过来人的经历。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zuowen/1500zi/32665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