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开天地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盘古开天地》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五单元的第二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专题是“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材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使学生第一次认识神话这种文学形式,体会巨人盘古的献身精神,感受神话丰富的想象力,激发其热爱祖国灿烂的传统文化的情感。《盘古开天地》想象丰富,脉络清晰,文字叙述具体而生动,围绕“创造”这个中心,讲述了一个叫盘古的巨人,用斧头开天辟地,用身体顶天蹬地,最后化作万物创造了美丽的宇宙的神奇故事。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本课的教学目标我确定为:
知识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故事内容。
能力目标:培养想象力,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情感目标: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的故事内容,培养想象力。
教学难点: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二、说教法
《新课标》指出:“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手段和方法之一,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在朗读中训练语言文字,在朗读中理解课文,在朗读中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操。”因此,本课我主要采用了“以读代讲”的教学方法,同时辅以“点拨导思”等。
三、说学法
为了体现以学生为主,以自学为主,以训练为主,我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我会自学、我会探究”学习的基础上,通过“读读、划划、想想、说说、写写”的方法学习课文。
四、说教学程序
(一)动画激趣,走进神话
上课开始播放《西游记》、《哪咤闹海》、《葫芦娃》等图片,这些都是孩子们熟悉的神话故事,生动形象的画面配上动听的音乐,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这时,再由学生感兴趣的神话故事为话题引入课题,使学生一开始就处在一种轻松和主动的学习氛围中。
(二)初读感知,提炼中心
《新课标》强调:“阅读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当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进入课文的时候,我先让学生朗读课文,并提出“自学提示”:①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②不懂读的字做上记号,查字典或请教老师和同学。③找出全文的中心句。
让学生在朗读中提炼中心,这是一种读书方法的渗透,使学生懂得把厚书读薄,同时也把握了故事的梗概——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三)围绕中心,自读自悟
当学生找出中心句后,我让学生围绕中心句提问题,接着梳理问题,重点讨论:盘古是怎样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美丽的宇宙的?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再次自读课文。
(四)细读品味,感悟精神
第一步:体会“开天劈地”的艰难。
这里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朗读,抓住“抡斧猛劈”、“缓缓”、“慢慢”等词,让学生通过自由朗读,个性阅读,体验阅读,从字词读到内容读再到感情读,层层递进,环环紧扣,使学生在品读中明白宇宙成形时天与地的不同,体会盘古开天劈地的艰难和决心。
第二步:体会“顶天蹬地”的顽强。
这部分的教学,我首先让学生结合课文插图(幻灯出示)理解“顶天蹬地”的意思,接着让学生角色体验,边读课文边做“顶天蹬地”的动作,最后是谈感受。等学生对“顶天蹬地”有了切身体会后,我激情导读“一百年过去了,一万年过去了,十万年过去了……”学生一次又一次接“盘古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在一次次的朗读中,盘古顽强坚定的形象在学生头脑中逐渐清晰,此时,无须太多的分析与讲解,师生都已经和文本进行了高度的对话。
第三步:体会“身化万物”的无私。
我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句子(幻灯出示),这段话语言生动,想象丰富,读来琅琅上口,我让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有师生读、同桌读、男女生读等,边读边谈感受,边读边想象画面。有了前面的感情基础,再通过这段话的朗读和想象,盘古无私奉献的精神得到了淋离尽致的体现,神话的特色也得到了彰显。
(五)综合训练,拓展升华
1、练习复述
复述能力是阅读能力、记忆能力与说话能力的综合体现,因此,复述课文被列为中年级的训练重点。可是对于刚刚进入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如何突破这一教学难点呢?我是这样设计的:在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之后,我带领学生看着板书一起小结本课层次,接着出示画面(幻灯出示)让学生在画面的引领下练习复述,板书、画面、教师的适时点拨,能起到架设桥梁的作用,使学生顺利地学会复述课文。
2、激情说话
为了使学生的情感进一步升华,我让学生根据课件提示“我想说……”说一句自己最想说的话,给他们一个倾泻情感的渠道。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教师精心构思的艺术结晶,是浓缩的教学思路,板书设计在于精而准。我设计了这个板书:
18:盘古开天地
开天劈地
创造 顶天蹬地
身化万物
盘古开天地说课稿 篇6
我执教的《盘古开天地》第一课时,是一篇神话故事。这类课文在小学阶段是第一次出现,新鲜的体裁,必然会激起三年级孩子的学习热情和探究的欲望,但也容易把神话的虚幻性和我们生活的现实性混淆在一起。要通过这堂课向学生传递些什么呢?我想,首先要通过这堂课让学生初步了解神话这一文学体裁的特点,知道其中的人物是通过人们丰富的想象创造出来的,人们富于他们超凡的能力,使他们具有神通广大的本领,但也与我们人类一样有思想、会思考。于是,我利用课前谈话,从学生熟知的哪吒、孙悟空等神话人物入手,让学生找找他们的共同点,又通过教师简单的概括,初步渗透神话奇特而又虚幻的特点。这篇文章中也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比如:盘古这个巨人的形象,他一睡就睡了十万八千年,一天要长6、66米,倒下后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等等(这是第二课时),通过让学生充分的想象,来感受他的与众不同,他的神奇,从而来达成目标中所提出的体会神话丰富的想象,感受神话奇幻的特点这一目标。其次,注重朗读,多元感悟新课标指出,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因此,我对本课的朗读训练进行了重点强化,具体设计了读准、读懂、读好三个环节。 (1)读准。首先让学生初读课文,争取把字词读正确,把句子读顺畅。由于学生进入三年级,已经掌握了几种基本的识字方法,并学会了使用工具书独立识字。因此识字任务可以交给学生在阅读中自主完成,但对学生的读书情况进行检查和反馈还是非常有必要的,集体解决难读的词语并巩固。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在课堂上对全文逐段进行朗读检查,而是抽取了学生认为最难读的段落进行重点指导。 (2)读懂。在读通的基础上,让学生边划边读。这个故事用生动的语言塑造了盘古这个高大、勇猛、神奇的人物形象。学生的朗读感悟也可以是多元的,能感受到盘古的勇猛、力大无比、坚持不懈,也可以感悟到这个人物的神奇、与众不同。 (3)读好。在读懂的基础上,我又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去朗读,去体验,培养语感,加强情感和美的熏陶。第三,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让课堂的语文味浓一点本文第二自然段语言极具特色,后面两句话中就包含着3对反义词、1组近义词。我让学生自己研读发现,特别是近义词,为什么同一个意思作者却用了3个不同的词语,通过让学生换词读,让他们自己发现得出结论,这样会造成语言的重复。这种方式,不仅让学生积累语言,我想还会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在今后自己的习作中也要避免用词的重复。
以上是我对这堂课的一些简单的说明,考虑的不一定到位,并且虽然这些意图都是我力求要体现的,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还有很多难尽人意的地方,还有很多值得进一步研究、思考、还请各位教师多提宝贵意见。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yuwen/shuokegao/43327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