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篇5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三组中的一篇课文《难忘的泼水节》。这一单元的主题围绕爱祖国、爱家乡。这篇课文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一年一度的泼水节”被傣族人民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而1961年的泼水节,又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难忘的一个泼水节。那是因为敬爱的周总理和边疆人民共同欢庆了这个富有情趣的民族节日。课文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叙述了周总理在美丽的西双版纳黎明城,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情形,表达了周总理和人民群众心连心的深厚感情。课文中洋溢着的热情,就像火红的凤凰花,洒满字里行间。作者通篇向读者展现了泼水节热烈、祥和的气氛,突出了泼水节的难忘。
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学生年龄特征的分析,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从3个维度出发,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会主动认12个生字,能认真、正确书写12个生字,结合上下文理解“四面八方、难忘”等,感受词语背后的情感,并积累词语。
2.学习通过对傣族人民欢迎周总理的场面和周总理泼水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
3.通过对“欢呼、笑容满面”等词语的理解和感悟,体会人物心情,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4.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本课的重点是通过人物言行的感悟,揣摩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能通过自己的朗读表达出来,并能主动积累词语。其中,通过对人物言行的感悟,揣摩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说设计理念和教法、学法
怎么才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以上的教学目标呢?下面我来谈谈设计理念:
1.创设情境:创设一个浓郁的情境,让学生主动融入阅读情境,感受语言的魅力,得到美的享受,情的熏陶。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美读得其法,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在导入新课时,让学生观察插图,感受热烈的气氛与场景,对傣族泼水节的向往与兴趣。从而有助于主动进入文本,从而体会到课文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释放自己的情感。
2.以读为本: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好文章要三读:初读读通--细读读懂--品读读美。文本是连接读者和作者的桥梁,只有让学生朗读课文,触摸文本,发挥自己独特的心理体验,情感体验,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
3. 自主探究: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识字过程中,放手让学生自主识字。在朗读中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自读自悟,使学生获取知识、发现问题、体悟情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本着这样的设计理念,在教学中我将围绕“难忘”二字,整体朗读课文,思考、体会:为什么傣族人民感到1961年的泼水节特别难忘?从四面八方看到了傣族人民都赶来迎接周总理,从欢呼来体会兴奋。从第3自然段欢迎的场面描写中,感悟兴奋和欢悦的心情。从结尾的3个自然段4个感叹句,体会人们的激动、幸福和难忘。这样抓住词语和重点句子,带着孩子们在文本中体会和感悟,揣摩内心情感,用不同方式的朗读重新诠释泼水节的“难忘”。
说教学过程
本着“以人为本,以读为本“的理念,下面我来说说教学过程。本课我打算分2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是初步感知课文,能正确认读生字新词,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我重点说说第一课时,我的教学将以找写人物表情、动作和心情的句子说说体会为突破口,让学生读课文感受、体验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出示挂图,让学生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从插图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相机引出新课,板书课题:难忘的泼水节
让学生读课题,想想:为什么难忘?
(二) 新课教学
1、听录音范读,初步感受课文内容。
2、初读课文,并画出生字新词。(学生自读)
3、全班拼读生字。
4、讨论交流:你是怎样记住生字的
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是北师大版教材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本套教科书采用螺旋上升的编排方式。本节课通过丰富的实例,了解总体、个体、样本,普查和抽样调查等概念,让学生体会不同的抽样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感受抽样的必要性。通过学习,让学生会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同学们充分的讨论、广泛的交流下扩大了学生的思维视野,提高了学生的认知,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意识,发展统计思想,体会德育价值。
二、说教学目标。
1、了解普查、抽样调查、总体、个体、样本等概念,以及普查和抽样调查的应用。并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解决有关现实问题。
2、经历调查、收集数据的过程,感受抽样的必要性,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解决有关现实问题。
3、进一步发展统计思想,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勇于实践的优良品质。
三、说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普查、抽样调查、总体、个体、样本等概念,感受抽样的必要性。
2、难点: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应用多样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
四、说教法与学法。
指导探索法;讨论法、
五、说教学过程。
本章导入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人们每天面对着大量的数据,从国民生产总值到天气预报,从人口预测到股票投资,统计存在于国民经济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数据处理也因此变得更加重要。具有统计的基本知识已成为每个现代公民必备的素质。
(在导入新课的过程中体现了学习数据的收集与处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合作探究,构建新知
1、活动与探究
同学们,你们每天在家都帮父母做家务活吗?主要做些什么呢?每周大约多长时间呢?
你们每周干家务活时间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是什么?
教师活动:提问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概念。
学生活动:全班先分四组进行数据汇总,得到本组同学每周干家务活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在进行各小组汇报、交流。
【通过对这些调查活动的分析,引入普查、抽样调查、总体、个体、样本等概念】
2、介绍新知识
(1)普查:为了一定的目的而对考察对象进行的全面调查。
(2)总体:所考察对象的全体。(如上述问题中的总体为“全班同学每周干家务活的平均时间的全体”,注意这里“考查对象”不是学生而是学生干家务活的时间。)
(3)个体: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如上述问题中的个体为“全班每一个同学每周干家务活的平均时间”)
二、范例学习,加深理解
为了准确了解全国人口状况,我国每10年进行一次全国性人口普查,在考察我国人口年龄构成时,总体是什么、个体是什么?
总体:就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常住人口的年龄。
个体:就是符合这一条件的每一个公民的年龄.
教师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这里所说的“考察对象”是指表示事物某一特征的数据,如对全国人口普查时,考察对象是我国人口的“年龄”。
学生活动:结合课本176页的统计图四人一组进行讨论,知道大概的年龄结构。
三、问题牵引,发展认知
讲一个笑话对原有的情境进行变式,引起学生对普查局限性的思考,从而引出抽样调查,感受抽样的必要性。【“儿子,帮妈妈买盒火柴去”“这次注意点,上次你买的火柴好多划不着。”………儿子高兴的跑回来。“妈妈,这次的火柴全划得着我每根都试过了”笑过以后,谈谈你的看法】
议一议
1、全国所有八年级学生每周干家务活的平均时间是多少?你能用普查的方式得到这个数据吗?你准备如何获得这个数据?与同伴交流。(鼓励学生解决方式的多样性)
2、我们班上有多少男生?全校呢?全会宁县呢?全白银市呢?全省呢?全国呢?你准备用什么方式获得这些数据?(鼓励学生解决方式的多样性)
3、你能用普查的方式调查某一天你所在地区的人口流量吗?(由于每个人离开某地的方式不同,且受到时间等条件的限制,一般无法对所有的个体进行普查,有说普查的也应该鼓励。举生活中的实例)
4、你愿意采用普查的方式了解一批日光灯管的使用寿命吗?(由于检查日光灯的使用寿命时,对日光灯管会造成一定的破坏,一般用抽样的调查方式)
【普查的困难】
1、总体中的个体数目较多,工作量较(太)大,无法一一考查;
2、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无法对个体一一考查
3、考查具有破坏性,不允许对个体一一考查
解决的办法:抽样调查.
【抽样与样本】
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进行调查,这种调查称为抽样调查,其中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
例如:
1、我国每五年进行一次全国1%人口的抽样调查,其中被抽取的1%人口就是全国人口的一个样本.
2、说明在下列问题中,总体、个体、样本各是什么?
(1)为了了解一批灯泡的寿命,从中抽取10只进行试验.
(这批灯泡寿命的全体是总体,每个灯泡的寿命是个体,抽取的10个灯泡的寿命是总体的一个样本.)
(2)为了考察会师园一年中每天进园的人数,在其中的30天里对进会师园的人数进行统计.
(这一年中每天进会师园的人数的全体是总体,每天进会师园的人数是个体,所抽取的30天里每天进会师园的人数是总体的一个样本.)
(3)为了考察一个学校的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情况,调查了其中20名学生每天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
(总体是: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全体的时间。样本是:20名学生每天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个体是:每位学生每天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
四、随堂练习,巩固深化
1.举例说明什么时候用普查的方式获得数据比较好,什时候用抽样调查的方式获得数据比较好.
五、课堂小结
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
六、布置作业
1、课本177页,数学理解1题。2、“你怎样对待你的父母”主题调查
父母的关心是无微不至的,但是现在大家回过头来想一想,我们是怎样对待自己的父母的呢?班干部组成一个调查小组,以“你怎样对待你的父母”为主题,设计几个问题,如:你知道你父母的生日吗?在父母生日的时候,送过父母小礼物吗?在家主动帮父母做家务吗?当父母批评你的时候,你持什么态度呢?等等.开展调查,写出调查报告,星期五周会上全班同学进行交流。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yuwen/shuokegao/42964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