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说课稿(6)

说课稿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说课稿 篇9

  《北大荒的秋天》选自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5课,本单元主题是赞颂祖国壮丽的河山。本课以清新明快的笔调生动形象地介绍秋天的北大荒景色迷人、物产丰富。表达作者对北大荒的热爱之情。全文共分六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了北大荒秋天的到来,第二、三、四自然段分别从天空、小河、原野三个方面介绍北大荒的景色迷人,第五自然段介绍北大荒物产丰富,第六自然段作者饱含深情地赞美北大荒秋天的美,是文章的点睛之笔,概括全文,升华主题。

  同学们对北大荒的情况并不了解,无论是对北大荒过去的开垦,还是如今的繁华都了解甚少。教学前可让学生查找交流有关资料,为学习课文作好铺垫。

  根据课文特点,我将充分运用电教媒体创设情景,指导学生诵读课文。通过充分地诵读,让学生体会文中所描绘的景象和表达的情感,并由此欣赏和品味作者那种简练而多姿多彩的表达方式。我在教学中还将采用“一点突破法”组织教学,让学生再自主诵读、合作交流、真情感悟中获得美的享受。

  结合三年级学生的阅读特点、课文内容及小学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理念,我为本课设计以下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注意“转”这个多音字的朗读。

  3.在诵读感悟中体会北大荒秋天的景色迷人、物产丰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北大荒秋天的景美、物丰。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在第4自然段中是如何具体描写原野的热闹非凡的,并会进行仿写。

  本课的第一课时我将主要跟学生一起初读感知,交流北大荒的情况,理清课文脉络。指导写字中注意“荒”“燃”两个字。下面我将就第二课时的教学流程作重点说明:

  本课的教学我将分三个环节完成。

  首先进行第一个环节:深情导入,切入中心

  小朋友们,俗话说“一叶知秋”,九月,从第一片树叶落地开始,北大荒的秋天也就来了。(板书:北大荒的秋天)如果让你用文中的一句话来描述北大荒的秋天,你会选择哪一句呢?(指名读,齐读最后一句。)如果再用句中的一个词,你又会选择哪一个呢?(教师相机板书:真美)

【一节课的开始就像整台戏的序幕,开始的情景创设得好,就会引人入胜,燃起孩子们求知的欲望。此处的设计抓住最后一节直接切入本课主要段落的学习,以点带面,提纲挈领。】

  在小朋友抓住课文中心之后,教师激励谈话,进入第二个环节:品味词句、感情朗读,享受美

  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你们都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来吧,轻轻捧起手中的课本,咱们走近北大荒,一起来发现美,享受美吧!秋天美在哪里呢?

  学生自主朗读课文二到五自然段,想象意境,划出表示地点的词语、自己认为美的词句。小组交流。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这样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这里由本文中心句引导小朋友朗读全文,找出关键词句,品味全文,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不仅激发孩子们学习的自信与勇气,更加让孩子们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与积极思考的甘甜。】

  全班交流,师生评议,指导感情朗读,体会文中比喻的准确生动,拟人的形象巧妙。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

  第2自然段:紧扣“一碧如洗”,调动学生生活积累,想象天空的纯净之美;再结合多媒体画面及生活经验,让小朋友认识“银灰、橘黄、血红、绛紫------”这些表示色彩的词语,感受流云的“五彩斑斓”(相机理解这个成语)体会北大荒秋天的天空“一碧如洗”的美丽,延伸开去,找几个同类型的色彩词。

  第3自然段:抓住重点句品味小河 “清澈见底”。

  第4自然段:这是本课要求进行段式训练的重点部分,也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我将图文结合,采用默读,找中心句;再读,找具体描写“热闹非凡”的句子,体会出秋天丰收在望的景象,人们的情绪高涨,通过朗读将此情此景表现出来;最后通过先齐读、再分组读的形式让小朋友体会本节总分的构段方式。

  第5自然段:抓住“大豆摇铃千里金”等词让小朋友体会北大荒的物产丰富,人民勤劳。

  再次深情朗读“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深切体会作者对北大荒的热爱之情。在学生们充分朗读感悟的基础上,我将借助板书设计指导背诵课文。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借助板书指导背诵,不仅背得快,而且能加深对课文的感受,学生在以后的课文背诵中会以此为镜,活记乐背。】

  北大荒的原野热闹非凡,课间活动时,我们学校的操场上也是热闹非凡呀!拿起你们手中的笔,向大家介绍一下吧!由此进入第三个环节:仿照课文、片断练写。

【贾志敏老师曾幽默地比喻:“阅读是作文的父亲,”阅读课最终的目的得落实到说话、写话上。苏教版教材特别注重读写结合,这样会不断增加学生的语言储备和材料积累,使学生更好地从读中学写,以利于其习作水平日有寸进,不断提高。】

  最后根据课文内容,紧扣“真美”一词,遵循简洁明了、突出重点的原则,我设计如下板书:

  北 大 荒 的 秋 天

  天空 一碧如洗

  小河 清澈见底

  原野 热闹非凡

说课稿 篇10

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将要说课的课题是《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首先,我对本节课的教材进行一些简要的分析。

  本课内容《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在二年级已学习了从物体的前、后、左、右等不同位置观察生活场景和一些简单的物体,初步掌握了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这为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同时,本课内容也能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其它内容提供一些帮助。因此,本课的学习在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教材以学生每天生活的教室为背景,选择图书角为观察对象,这样图书柜的正面、侧面和上面也就显得亲切自然,选择洗衣机、电冰箱、文具盒等常见的物品和正方体、长方体让学生观察,容易激活学生的已有经验,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三年级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 以及已有的生活经验,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及新课标的要求,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 、使学生通过实际观察、比较,初步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并体会站在不同位置观察长方体或正方体形状的物体,最多只能同时看到三个面。

  2 、使学生在观察辨认、想象等活动中,发展数学思考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观察物体的兴趣,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探究学习的情感和态度。

  根据课程标准与教材,结合学生的基础,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使学生能正确辨认从上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并体会站在不同位置观察长方体或正方体形状的物体,最多只能同时看到三个面。难点是让学生体会站在不同位置观察长方体或正方体形状的物体,最多只能同时看到三个面。

  教法和学法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因此,本节课我选取学生熟悉的汽车图片、教室中的图书柜等,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比较、猜想和验证、动手操作等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知识和观察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如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组织学生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安排学生动手操作等方法。学生通过这些活动,能正确辨认从上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体会到站在不同位置观察长方体或正方体形状的物体最多只能同时看到三个面,也可以进一步掌握观察方法。

  最后我来说一说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本节课大致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1、呈现图片,初步感知物体的三面

  课开始,多媒体呈现汽车正面的图片,谈话提问:“这是老师昨天拍的一张汽车的照片,猜一猜老师是站在汽车的哪个位置拍的?”顺着学生的回答再说明我们从汽车前面看到的这个面是汽车的正面,板书正面。接着依次呈现汽车的侧面和上面的图片,分别教学侧面和上面,板书侧面和上面。在此基础上,揭示课题: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汽车与这里的学生的生活是紧密相连的,呈现汽车的图片,利于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又为下面学习新知作了铺垫。

2、观察书柜,初步体会最多能同时看到的物体的3个面

  这是本节课的主要部分,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让学生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教室角落中的图书柜,能看到几个面。预设学生的回答会有两种,一种是能看到一个面就是正面,这是正对着图书柜的学生看到的;另一种是能看到两个面,就是正面和侧面,这是斜对着图书柜的学生的。在学生回答的时候,利用手势等让学生清楚的知道图书柜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分别是哪个面。

  第二层次是让学生观察教室角落里的图书柜以及教学例题,是按这样的顺序展开的:我站在能同时看到图书柜三个面的位置,让学生猜一猜“老师站在这儿能看到几个面?是哪几个面?”。大多数学生猜测到两个面或者三个面,猜测看到两个面因为我是斜对着图书柜的,三个面是因为我的个子比较高还能看到图书柜的上面。此时我并不急着公布答案,而是指定学生离开座位站在我刚才的位置上再次观察,验证猜测。如果学生个子不够,那么让学生垫起脚尖或者站在凳子上来达到和我同样高的高度。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看到的面的个数不同?”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达小结: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面以及面的个数不同;教师的个子高,还能看到上面。接着教学课本上的例题。先出示例题的挂图,图上画的也是师生观察图书柜的场景图,让学生仔细观察了解信息后回答“这两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各看到了哪几个面?”。

  第三层次是让学生观察文具盒,我的目的是让全班学生都能体会到不惯站在什么位置观察醉倒能同时看到三个面。分三步进行第一步:把文具盒放在桌子上不动;第二步: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第三步:告诉同桌最多能同时看到几个面,在学生活动完之后指名回答。为了帮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观察方法,在交流中要引导学生说清楚在什么位置只能看到文具盒的一个面、什么位置能同时看到两个面、什么位置能同时看到三个面。最后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最多只能看到文具盒的3个面?”。

  由于三年级的学生空间观念还比较薄弱,因此我先安排学生观察教室角落中的实物图书柜,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构建新知。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易于学生更好的掌握新知。

3、巩固拓展,进一步认识物体的三面

  首先教学“想想做做”的第1题,由于洗衣机和冰箱是学生非常熟悉的日常生活用品,因此我让学生在小组里指一指、说一说洗衣机和冰箱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再指名回答,在交流中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很多日常生活用品的正面是人们约定而成的,而确定了正面,也就随之而确定了他们的侧面、上面。接着让学生做“想想做做”的第3题,让学生直接看图后指名回答图中正方体和长方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分别是什么颜色,并进一步说明对于正方体、长方体来说,通常要把面对观察者的这一面称作正面。

  在教学第4题时,考虑到学生可能会被书上的图误导而以为从正方体的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是平行四边形,因此我首先让学生回忆正方体的形状以及特征,使学生明确正方体的每一个面都是正方形,再指名回答从正面、侧面和上面看到的各是什么图形,此时并不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而是让学生拿出一个正方体从三面观察,再根据自己看到的图形对刚才同学的回答做出判断。由于我们之前接触的都是单个物体,而第5题则是观察由两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摆成的图形,难度较大。因此我首先让学生齐读题目并说出题目的要求,再让学生动手把两个小正方体照书上的样子摆放在课桌上不动,然后分别从三面观察看到的是什么图形,学生操作完后指名回答书中的问题。

  学习了新知需要及时的巩固,通过以上的练习,既可以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和完善对物体正面、侧面和上面的认识,又为之后的“观察由三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组成的物体”的学习作些铺垫。

4、全课总结,交流收获

  在课结束前,我让学生说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有哪些收获。

  通过总结,既可以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一步加深印象,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精华】说课稿模板汇总10篇】相关文章:

1.【精华】说课稿模板汇总九篇

2.【精华】说课稿汇总4篇

3.【精华】说课稿汇总5篇

4.【精华】说课稿汇总6篇

5.【精华】说课稿汇总10篇

6.【精华】说课稿汇总7篇

7.【精华】说课稿汇总9篇

8.【精华】说课稿汇总8篇

9.【精华】说课稿汇总九篇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yuwen/shuokegao/4291662.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