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篇5
一、 教学重点的定位
说教学目标:
(一)情感与态度
1. 感受元宵节的欢乐、祥和的气氛,体验合家团圆的幸福,注意节日活动的礼仪、安全和文明礼貌,适当了解元宵节的有关常识和当地风俗文化活动。
2. 能体会和表达对家人的关爱。
(二)行为与习惯
在活动中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说话举止文明。
(三)知识与技能
能乐于动手进行小制作,能收集有关元宵节的知识。
(四)过程与方法
尝试用动手制作、讨论交流、想象活动等方法进行体验。
说教学重点
元宵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是团圆、和睦的象征,元宵节的各种娱乐活动传承着中华民族文化。特别对儿童来说,逢年过节是他们童心中永远美好的回忆,是他们快乐童年的精彩华章。本主题通过|“合家团圆做汤圆”。教育点在于做汤圆既是动手能力的培养,增加对生活常识的了解,有能给家庭增加欢乐融洽的气氛。“逛花灯”主要是引导教育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观察思考、注意安全和文明礼貌。“我和爷爷做灯笼”让学生亲自动手,感受劳动成果的快乐。“元宵节的娱乐活动”重点让学生了解各地的风俗,知道元宵节活动是团圆美满、欢乐祥和,表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说教学难点: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说话举止文明是本科的教学重点,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养成一项习惯和品德并非一节课能做做到的。它涉及到德育的方方面面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的分析
本课教材的是能用自己的方式爱父母长辈、知道家乡的风土名胜和资源,关心家乡的发展变化,懂得礼貌、手秩序、行为文明。(课标角度)本课是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教师用书明确指出感受元宵节欢乐祥和气氛,体验元宵节合家团圆的幸福,增进对家庭的情感,注意节日活动的礼仪、安全和文明礼貌,适当了解元宵节的有关常识和当地风俗文化活动。体验植树活动的乐趣,学习观察、探究植物的生长过程,培养对自然的兴趣和关注的的意识是《我和小树一块长》的重点。而本单元的教学实激发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的良好情感,爱亲敬长,感受健康成长的快乐;引导学生热爱社会生活、珍惜生命,乐于参加有意义的活动;了解简单的自我保健、疾病预防的措施和方法。
三、 说教学重点的解决方法与过程
(一)我们拟通过“活动一快快乐乐迎元宵”来让学生感受元宵的快乐。
第一个环节,播放歌曲《卖汤圆》让学生拍手跟唱,分组唱,可加动作,体验元宵的欢乐。
第二个环节,让学生动手做小灯笼,学做小汤圆,比比谁的灯笼做得最漂亮,谁的汤圆做得最多,将自己的作品带回家送给家人,向家人表达爱意。
(二)我们拟通过“活动二:元宵节真快乐”让学生感受元宵节的快乐。
环节一,创设情境让学生说说元宵节的街道、公园、商场的景象,从中体会到节日的隆重。
环节二,回忆自己家是怎样过的?父母家人为自己准备了哪些好吃的、好玩的哪?安排了哪些活动?自己做了些什么》最开心的事情有是什么?通过交流,使学生感到生活的幸福。
(三)、我们拟通过实践活动检查结果,把教学重点落实延伸到学生的家庭生活中去,力图将教学重点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我们设计以下两个实践活动。实践活动一:在自己制作的灯笼上贴上自己收集的谜语,作为礼物送给朋友。活动二:大家把灯笼放在一起,开个灯展,猜猜谜语,人人动手,人人参与,体现节日的快乐。
说课稿 篇6
一、把握《大纲》,说教材
《蓝树叶》是学生进入二年级以来的第一组讲读课文的第二篇。课文以李丽借绿铅笔为线索,记叙了一件发生在两位小同学之间的事。课文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使学生产生心理共鸣,读后自然受到助人为乐的思想教育。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教材还配有两幅插图,第一幅图照应第二段的内容,第二幅图照应第五段的内容。根据《大纲》要求和本组训练重点,教学时要体现如下思想:
1.发挥汉语拼音帮助识字的作用,让学生通过拼读音节读课文,掌握生字字音,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词句训练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让学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来理解词句。
3.注重朗读训练与指导。要求学生根据不同的标点符号读出停顿和语气,还要根据不同人物选择不同的语气、语速,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4.紧扣课文思考题,理解课文重点。教育学生从小就以助人为乐为美德。
“李丽为什么没有接林园园的绿铅笔”是课文重点;“林园园看见李丽画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二、训练思维,说程序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导入:“你们见过的树叶都是些什么颜色的”当板书课题后,启发学生:“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让学生质疑,如:“树叶为什么是蓝的呀”变教师提问为学生质疑,唤起学生学习的情趣和好奇心,促进主体的发展。
(二)借助拼音,初读课文
1.学生借助拼音逐段读课文。
2.指导朗读,如长句子要注意停顿、断句。
(三)教师范读,进入情境
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把学生带入作者创设的情境之中,以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使他们的感情与文中主人公的情感同频共振。
(四)紧扣问题,自主学文
抓住一个“借”字,紧扣课后三个问题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读懂四次对话,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第二至四段采用引读,然后指导学生着重读第一次对话,画出重点词。运用第一次对话的学法,学习第二、三、四次对话。第四次对话,可引导学生同桌分角色表情朗读。学习第二段时,还可与观察文中插图结合起来。
讲读最后一段
思考:林园园看见李丽画了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结合观察第二幅插图)从林园园的神情联想她在想什么,答案让学生自悟自得,教师只作相机诱导,从而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
(五)质疑启思,合作学习
学生可能会问:“林园园不肯将铅笔借给同学,是不是一个坏孩子”或从李丽的角度提问:“李丽不接笔,很有自尊”可引导学生发表意见,深入讨论,不必强求一致。为学生构建互动的模式,营造主动探索、合作学习的氛围。
(六)适时运用,实现迁移
在课后第3题“填空,再读一读”之后,出示:“一个星期后的一堂美术课上,老师要同学们剪纸。可是坐在林园园前面的方晓晓没有带彩纸,林园园看见了,会怎样呢”请同学读题、思考、讨论,先说说,再写下来。
这个练习以填空引出教学内容,凭借“脸红”去揣度人物心理,用延续情节引导想象事情的必然发展。整个教学片段融听、说、读、写、思于一体,又渗透思想教育,没有多余的讲解,训练扎实而有效,实现了知识的正迁移。
三、促进发展,说教法
1.引读法
李丽四次借绿铅笔的经过采用教师引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突破朗读的难点,培养学生语感,还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体会文中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悟出作者运用语言文字的妙处。
【有关说课稿范文锦集六篇】相关文章:
1.范进中举说课稿
2.范进中举说课稿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yuwen/shuokegao/42908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