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学弈》一文一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十二册第八组的一篇新选入的文言文。课文写了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的事,说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文言文的特点,了解古人的思想道德观点,对加强人文教育,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很有好处。
(一)教学目标确定为: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依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4、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孟子。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培养学生依据书后注释理解并今释每句话的意思。
二、说教法
一堂好课应面向全体学生:
(1)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2)教师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3)应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4)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
(5)让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主动获取。
而这篇课文又是学生第一次学习文言文,与现代白话文相比,在词语、句式等方面差别较大,在教学中,我组织安排朗读、理解、积累这几个步骤,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以读为本”,重在“理解感悟积累”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了解大意,熟读成诵。教学中坚持“先扶后放”,“先学后教再学”的原则,教师走到学生中去,以平等的心态,鼓励帮助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三、说课堂教学行为策略的具体运用
(一)诵读警句,导手新课,激发兴趣。
兴趣是获取知识,培养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尊重学生的爱好,从学生熟悉的文言警句引入新课,让学生感受到文言并不陌生,文言具有语言精练,含义深刻,发人深思的特点,消除学习文言文学习的心理障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乐学、易学,为学好本课提供动力。
(二)读通全文,整体感悟,了解课文梗概。
学生初学文言文,首先遇到的难题就是读不通顺。读通课文的前提是基本理解词语的含义及相关联系,初读古文总不能一词一句讲起,而必须从读文入手。因此,教师要做好范读,学生感知正确的句中停顿和语气。在学生自读课文时,让学生找出难读的句子,然后全班交流,在生生互动,师生合作中,先读顺难句,在教师激励性的评价中,学生由读正确,到读连贯,在书声琅琅中,学生兴趣盎然,体会为什么要那样隔词断句,从而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
(三)读懂全文,激活思维,体现自主。
读懂全文的过程,实际上是对照书后注释,让学生由知道每句话的意思到了解全篇内容,这是教学的难点。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必须保证学生自学的时间和空间。新授课文从课题开始,由学生自己对照注释,解释题意,学生顺利回答后,教师及时给予肯定的评价,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树立学生学好课文的自信心。
全文共五句,为了降低解释的难度,让学生逐句理解,采用由扶到放的方法,按照朗读→理解→背诵的步骤进行有序学习。第一句话不难理解,学生说出句子的意思后,教师及时鼓励学生,进一步消除学习古文的畏难情绪,同时体会出这句话的感情,在读懂、读好的基础上,能脱口成诵,从而创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气氛。
第二句话比较长,也有难懂的地方,我组织学生采用合作的学习方式进行互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或思考,或读书,或讨论,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又增强了他们自学能力。使全体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首先让同桌配合,一人读一个小分句,并一人解释一个小分句,在生生互动中,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从而由“直译”到“意译”,把句意说通顺。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表达,体现答案的多元性,在教师的引导下,渗透古文的学习方法,可以调换词序今译,可以在今译的过程中补充省略的内容等等;还引导学生把握文言中的“之”,“之”在课文中出现多次,让学生在解释中发现同样的“之”在不同的句子中的意思却不一样,从而感受到古文语言精练的特点,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引发学生进一步探讨。
课文的最后三句是议论部分,依旧放手让学生自学来解决,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让学生读懂哪句就解释哪句,同时学生感悟学习方法:如“为是其智弗若与?”这句,让学生补充“弗若”和“与”之间省略的部分,既是对句子的理解,又加深了对古文语言特点的感悟,可谓一箭双雕。“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中的“之”在前面两句学习的基础,自学理解的又一次升华,在生生合作,师生合作中,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四)熟读成诵,体情悟道,积累语言
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通过会心地朗读,熟读成诵,表现出来,学生在体验、感悟、积累中,产生对古代文化的热爱情感。在弄懂句意的基础上,水道渠成地体会“弗若之”的原因,从而使学到的知识迁移到生活实践中去,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
(五)课外延伸
课前,让学生查找作者的资料,学生在搜集整理的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独立获取知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大家交流的过程即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课后向学生推荐几篇孟子所写的《拔苗助长》、《掩耳盗铃》等故事性强,内容浅显易懂的寓言故事,把课堂知识延伸到课外,增强对文言文阅读的兴趣,从而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
四、一点体会
不管是白话文,还是文言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都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学习;为了保证学生有效的自主学习,教师必须用心做好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语文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我说的是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北师大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数字歌》。
教材简析:
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教适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饿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而本课的语文学习活动即为“欣赏、表现”、“学习、应用”、“游戏、识记”、“延伸、探索”。主要是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调动学生的观感,初步感知小动物的名称和数量;通过师生、生生的交互学习,达到识记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的目的,在交互学习活动中将学生自己的观念、情感和意义即对生活的感受表达出来。并且,本课教材设计旨在通过学生间、师生间在网络条件下创设情景的设计活动,激发起学生的识字热情和潜能,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良好习惯。
教学目标:
1.学生要掌握本课所要求的11个生字。
2.通过对动物名称和数量的识记,培养学生积极识字的热情和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识记本课要求掌握的11个生字。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字生字,培养学生的识字热情。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电脑、课件、
二、说教法。
新课程改革的制订与实施,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体现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精神。语文教学领域的划分,不但加强了学生学习活动的综合性与探索性,而且语文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紧密联系,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了想象力和创造力,也提高了学习热情和识字能力。
本着体现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性,我在《数字歌》这节课的教学中采用了激情教学法、多媒体演示法、讨论法、研究法等等。简单来说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即:、看、学、玩、用。
1.看。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习兴趣是学生活动的重要动力。”兴趣是求知的内驱力,可以使学生对学习充满热情,并推动学生积极探究、敏锐观察、丰富想象、深刻思维、锻炼意志、集中力量去获取知识,创造性的完成学习任务。现代教育媒体以鲜明可感的形象、悦耳动听的声音、绮丽多变的色彩,强化感知刺激,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新的课程理念也特别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出要摈弃那种无视学生的兴趣、一味追求认知的作法,要将认知与情意相结合,以轻松活泼多样的方式呈现课程的内容,进行教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之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
在教学导入欣赏时。我运用课件创设情景,制作了精美的动物聚会的场面,再配以动听逼真的音乐,一下子就把学生吸引到了动物王国中,融入到课件创设的情境中去。从而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想要去弄明白聚会时到底来了哪些动物,它们的数量是多少?在这种好奇心的驱动下,学生利用自己的计算机动手操作去数一数,把数出的结果和同位相互交流交流,再在全班集体交流并找会读的同学教读数量词。学生们学得津津有味,兴趣盎然,注意力格外集中。这样促使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加深了对生字的识记;同时使学生的认识水平得到了提高,思维得到了发展。这样一个原本由教师一步一步引导的教学内容,在学生的主动探究、合作学习中轻松活泼的完成了。
2、学。.
这个环节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学”,包括谈话、讨论、交流、自学等具体形式。这种“学”的方法起到了沟通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桥梁。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主动说、多说,从中老师能了解到学生的想法、意图,便于老师进一步推动学生学习的方向,引导学生逐步完成学习的内容。我主要分这几步进行:
1)找会读的学生一句一句的领读,其他学生跟读然后当小老师的学生可以抽查一下其他同学的跟读情况。就以这种形式在学生之间的教学,初步朗读儿歌,认识生字。
2)学生在信息技术手段的辅助下,在小组内合作再完整地朗读儿歌。在这里学生可以巩固对生字的学习,记住已经变红了的字。
3)教师检查全班学生的朗读儿歌和识记生字地情况。教师用鼠标点变红的字,谁认识谁就站起来大声地读,师生互动过后,让生生互动。两个学生坐在一台电脑前,互相指读变红的生字。
3、玩。
我们知道小学生喜欢做游戏,同时游戏也是孩子们的天生本性。我们教师需要去发挥游戏在教学中的作用。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生字,我设计了两个游戏。(1)是“我说我对”在这个游戏中,我先找一个学生上台来和我合作完成。我说生字,学生用鼠标点这个生字,如果学生读对了,这个生字下面的小树叶就会开出一朵美丽的花,一次奖励学生读得好。师生互动后,再生生互动,合作完“我说我对”的游戏。(2)、这个游戏的名称是“神秘口袋”。
多媒体出示同学们的好朋友丁丁,丁丁对大家说:“大家还认识我吗?我给大家带来了神秘的礼物,你想知道是什么吗?那就快来摸摸看。”丁丁的话说完后,老师举起神秘口袋,请两组学生上来摸。学生摸到的是铅笔形状的书签,上面写有本课要人是的生字,学生想要得到这个礼物,就要读准这个生字的字音。这样不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里巩固了所学的知识。真可谓是一举两得。
4、用。
“培养创造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今天能得到这样广泛的重视,与创造性意义的拓展和崇尚有密切联系。创造性可以表现在人所从事的任何活动之中,人无论做什么,都应以创造性的态度或精神去做,这种态度和精神是根植于人的本性特性中,创造能力不但包括创新的精神与意识,还包括将新的观念转成为具体的事物的能力,所以新的课程提出要特别注意对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精神的培养,应多方面、多维度、多层次地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并且要培养学生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鼓励学生主动进行综合性、探索性学习,学会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在教学这个环节时,学生对来参加聚会的小动物都很喜欢。有的学生说:“老师,我么们还喜欢别的小动物,它们为什么不来参加聚会。”我就赶紧说:“是呀,还有好多的小动物想来参加聚会,同学们我们怎样请这些小动物来呢?”学生纷纷讨论,最后选出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我们自己来编写一首新的“数字歌”,把同学们喜欢的小动物都请来。然后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模板进行创编。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又提高了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三、学法。
学生主要运用的学习方法有:自主探究法、观察法、游戏法、谈话法等。这些方法都是在老师的指引下一一进行。
四、教学活动过程。
现代社会需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因此,语文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通过综合学习和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在具体情景中探究与发现,找到不同知识之间的关联,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本着这个基本理念,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我是这样设计的:
第一环节:欣赏导入。
《数字歌》说课设计 说课稿专题,本站有更多关于说课稿,说课稿方面的作文。
我运用课件创设情景,制作了精美的动物聚会的场面,再配以动听逼真的音乐,一下子就把学生吸引到了动物王国中,融入到课件创设的情境中去。从而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想要去弄明白聚会时到底来了哪些动物,它们的数量是多少?在这种好奇心的驱动下,学生利用自己的计算机动手操作去数一数,把数出的结果和同位相互交流交流,再在全班集体交流并找会读的同学教读数量词。学生们学得津津有味,兴趣盎然,注意力格外集中。这样促使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加深了对生字的识记;同时使学生的认识水平得到了提高,思维得到了发展。这样一个原本由教师一步一步引导的教学内容,在学生的主动探究、合作学习中轻松活泼的完成了。
第二环节:课文学习。
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识字量要求很高。一年级学生要掌握汉字900个。而汉字由于音、形脱节、字型多,结构复杂,类似性大,多音多义字多,学生学习起来有很大的困难。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的整合,尤其是使用计算机多媒体识字教学课件,学生可以通过课件自由选择学习生字的笔画、笔顺、部首、间架结构、正确读音,同时跟随教学软件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通过人机交互进行自我学习、自我检查和自我提高。
《数字歌》要求学生认识的生字有11个,量多字难记。我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设计了阶梯式识字环节。
1、学生自己借助计算机朗读课文,特别是课文中变红的字,多读几遍,如果遇到不会读的字,只要用鼠标点击一下,电脑就会教给学生正确的读音。
2、同学间教学跟读课文,继续加深学生对生字的识记。
3、出现单独变红的字,让学生认读。
4、师生合作指读变红的字。
5、生生互动检查变红的字掌握了没有。
这样几步下来,学生对本节课要求认识的生字基本上都掌握了,轻松的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
第三环节:识字游戏。
用游戏的形式帮助学生更好的巩固所学的生字。
1、我说我对。
2、神秘口袋。
第四环节:拓展练习。
在这个环节中我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充分体现自主学习的平台。
如果你喜欢把更多的小动物请到儿歌中来,你可以续编儿歌。如果你想和更多的生字交朋友,你可以读老师为你提供的新儿歌。在新儿歌重你可以认识更多的生字朋友。
于是整节课在激情起伏的情景下完成学习任务,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了创作的美好感受和游戏学习的乐趣,并在实践中提高了自己的创造能力。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yuwen/shuokegao/42860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