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篇4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
一、分析本课教材
人教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分为必修和选修。《语言文字应用》是选修教材,在这之前学生已完成了五本必修教材的学习。《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位于本册选修教材第四课《词语万花筒》下的第四节。《词语万花筒》较好地将本册选修教材前后的内容衔接了起来,而《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则对本课内容起到很好的收束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依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明晰熟语的概念,了解熟语的类型及特点。
2、过程与方法:分析误用实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学习。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真正成为一个充满智慧的语文学习者和实践者。
三、教学重点、难点
本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考虑到高二学生语文学习特点,确立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使学生成为一个充满智慧的语文学习者和实践者。
难点:分析精选的最新影视剧、报刊等熟语方面的误用实例。
四、教法
熟语,不论是旧课标下的高考还是新课标下的高考都属于必考的内容。但学生仅仅是高二,如果过早的将学生裹进高考,势必会使学生错误的认为现在所学的熟语就等于高考题中的熟语,这样就大大狭义化了熟语的范畴,也可能给学生高三的熟语学习埋下审美疲劳的祸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提出了这样的理念:在教学实施中,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了积累整合、应用拓展的课程目标。得法于课内,收获在课外。语文学习与生活是不应该脱离的。正是基于这样的理解,我才下功夫从学生可能感兴趣的影视剧、报刊中精选误用实例并整合教材内容,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原来我们每天都在学习语文,减少学习了语文教材某一课某一节后仍然不知道学习了些什么,仿佛只有做题,只有像做数理化题一样的做语文题才感到心里踏实的困惑。教法上强调教师的引导、示范。
五、学法
强调学生动手,强调学生增强积累意识,鼓励学生敢于给名报、名剧等挑毛病,培养学生严谨的探究
六、教具准备
幻灯片、学案。
七、教学过程:
1、由“山西文化数二定(平定、定襄),二定数平定”导入,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并巧妙地扣课题中的“智慧”,从而引入熟语的学习。
2、整合教材,给出教材中没有给出的熟语的概念,让学生通过概念归纳出熟语的三个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让学生举例子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
3、通过分析名剧、名报中的误用实例,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生活才真正是语文学习的源头,强调学生增强积累意识,培养学生严谨的探究
4、通过教师的实例,鼓励学生真正做一个能够让智慧自由飞翔的学习语文者和实践者。
5、板书。熟语让智慧飞翔。
6、布置作业。完成学案上继续给名剧、名报等挑错的任务。
我的说课结束,敬请各位
说课稿 篇5
一、教材简析
《黄鹤楼送别》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的课文。本课属于“文包诗”的情势,即以一个活泼的故事再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创作情境。故事是诗歌的拓展和阐释,诗歌是故事的浓缩和提炼,诗文互照,情景同现,的确是培育学生接洽语言环境理解课文和体会诗人情绪的好教材。
课文共五个自然段。第一至三自然段写李白在黄鹤楼为孟浩然饯行的情景,后面的部分写李白在江边目送孟浩然登船远去,触景生情,吟诗抒情。
二、学习目标:
根据苏教版“文包诗”这一类文章的特色,以及学生的认知程度,我拟订如下学习目标:
1、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我能借助课文语言,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三、学习重难点:
借助课文语言,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四、教法与学法: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本课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根据本课教材特色和学生身心发展特色,遵守“积极领导自学、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运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自动学习、发明学习、前后接洽、读中感悟、角色体验,从而真正学习此类文章的根本学法。
五、教学思路:
预习反馈:
1、小组内交流课外搜集有关李白和孟浩然的资料。
2、小组讨论思考题,感受李白对孟浩然的依依惜别之情。
3、指名朗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试着讨论诗句的意思。合作探究:
1、了解古诗创作的时间、地点等时代背景。
(1)“烟花三月”是一番怎样的情景?你从哪里知道的?
【学习建议:抓住“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等词想象春光明媚、百花争艳的美丽春景。】
(2)你能把这种美的感觉读出来吗?
(3)在美丽的春景中,老朋友要分离了,也许以后再也见不着了,此时此刻他们的心情如何?读课文,画出有关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
李白心想:
孟浩然心想:
【学习建议:通过“一会儿”仰望,“一会儿”远眺等词感受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4)指导朗读(可以结合人物的动作)。
(5)理解几个关于“看”的词语的意思的差别:仰望 远眺 凝视我还能再说几个含有“看”的意思的词语:
2、理解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意思。
(1)练习朗读。
(2)图文对照,理解诗句的意思。
【学习建议:理解诗句的意思时,先在文中画出诗歌中写到的情景,用“文”、“诗“对照来理解诗意。】
(3)通过学习,我理解了下列词语及句子的意思:
故人: 西辞: 碧空尽: 唯见:
烟花三月下扬州:
(4)比较句子,体会李白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A、李白站立在长江边,眺望着远方。
B、李白依然伫立在长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
你喜欢哪一句话?为什么?
【学习建议:“伫立”是长时间地站立,“凝视”是专注地看,体现出李白对朋友的万般深情。省略号则表现出李白的惆怅和不尽的思念。】
(5)练习朗读,读出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当堂检测:
1、默写古诗。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2、这是一篇“文包诗”,前三段写李白在黄鹤楼( )的情景,后两个自然段写李白在江边( ),触景生情,吟诗抒情,抒发了朋友们( )之情。知识积累:
关于送别的古诗句: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 《别董大》)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 《赠汪伦》)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劝君更进一怀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 《送元二使安西》)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yuwen/shuokegao/41039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