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篇5
向惠琼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揠苗助长》,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设计理念、教学流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环节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揠苗助长一课选自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是寓言两则中的一则寓言故事。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不顾事物发展的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理解这则寓言故事所蕴含的寓意,对二年级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特别是在总结领悟道理时。为此,须根据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注意农民急性子的形象渲染,重
视揠禾苗、盼禾苗长高的情境感受,让他们在具体形象、生动有趣的情境中,感知语言情境,感受语言内容,感悟语言内涵,从而得出大道理。
而且二年级学生第一次明确的接触寓言这种文章载体,如何让学生在这则寓言中学会欣赏寓言故事,了解寓言故事的特点,为今后的寓言学习及课外读书拓展打下基础,为此我们做了以下教学目标及教法学法。
二、说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标准和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为有效实现教学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功能,设置如下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寓、揠、焦、喘、截”五个生字,以及多音字“转”;会写“焦”字。
2、知道什么是寓言,了解寓言的特点,知道故事的寓意。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重难点
为有效实现以上教学目标,实现教学行为的有的放矢,依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设置教学重难点。1、会讲故事。2、知寓意
四、教法与学法
依据新课程改革精神与学生认知发展现状,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效实现知识的巩固与迁移,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法,讲授法,问答法等常用的教学方法,并在教学过程中按方法引领,阅读感悟的方法展开教学。在本课的教学中,着重引领学生通过圈词语、悟心情的方法来学习寓言故事。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展开阅读和感悟。
五、说设计理念
“揠苗助长”是一则寓言故事。教学寓言故事,重在让学生理解寓意。而寓意的理解,又必须通过具体的语言感悟和故事情节的解读去落实。因此,本课教学设计注意了2个重视:重视故事情节的理解,重视重点词句的感悟。
六、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由学生已知的寓言故事引出本课小故事,由已知引新知,激发兴趣。
二释题
三初读感悟
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并为生字学习打下基础。
四围绕“急”字对课文展开深入探讨
以急为中心,通过词语、来领悟人物性格,并学习寓言故事的表达特点,为今后写话、写文做好铺垫。
五讲故事
根据课文要求,寓言故事是通过人们口口相传才得以保存下来,其中所蕴含的大道理也需要通过语言表达出来,所以学会讲这个故事是本课的一个重点。
六推荐书目
课外延伸,提高学生的读书兴趣。
七板书设计
为突出重难点,便于学生识记,采用如下结构式的板书
揠苗助长
焦急办法枯死
( 急于求成违背规律)
寓言 小故事大道理
八教学反思
以上教学设计教学预设,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具体反馈做出调整,做到因材施教,真正的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为学生的长远发展负责,使语文教学更好的为生活生产服务。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说课稿 篇6
【教材简析】
《鱼游到了纸上》课文记叙的是“我”去玉泉观鱼,认识了一位聋哑青年,发现他画的鱼栩栩如生,就像在纸上游动一样,赞扬了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课文以聋哑青年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为主要线索,随着“我”对他认识的不断深入,一位勤奋专注、画技高超的残疾人形象跃然纸上,作者的敬佩之情也越来越浓。写成了这篇内容生动、具体的文章。
教学时,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以“鱼游到了纸上”为线索,抓住重点的词语来理解文章的段落、语句,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素质。
【目标确立】
根据中年段 “如何抓住重点词语及含义深刻的句子领悟文章内容,更好的落实三维课程目标” 校本教研研究的问题,我确定了本课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抓住描写聋哑青年画鱼和观鱼的句子进行训练。
2、能力目标:
(1)有目的的进行课文朗读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2)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课文,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描写人物的写法。
3、情感目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精神,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品质。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
【教学难点】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教学设计与教学特色】
一、欣赏名画,导入新课;师故设悬念,生巧解课题。
师生一起欣赏著名画家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郑板桥的竹。欣赏后,请生谈谈这几幅画画得怎样?教师适时引导:今天,我带大家一起走进一位能让鱼游到纸上的“特殊”画家,那就是27课《鱼画到了纸上》(教师有意把“游”板书成“画”)。当生质疑时,师故作愕然,问道:“不对吧,鱼只会在水里游,怎么会游到纸上呢?”请生回忆课文内容回答,巧解课题。
(导入这一环节,通过播放课件让学生欣赏名画,感知画画得栩栩如生,如同真的一样,体会画家技法之娴熟,巧妙导入新课。我又想到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的吸住。”因而我创设一个生活场景,从俗语导入,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巧妙解题:为什么是游而不是画。)
二、研读课文,体会人物品质。
(一)出示问题1:课文中哪些句子,使你感受到鱼游到了纸上?请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用“——”画出有关句子,并说说自己的体会,有感情朗读。
1、学生自读课文,圈点勾画,体会字词句含义,有感情朗读。
2、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品味语句并借助多媒体来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让其体会青年画家技法之高超。
(二)问题2:这位聋哑青年为什么能把鱼画的鲜活逼真,如同游到了纸上?请一边默读课文,一边用“~~~~”画出有关句子,体会字词句的含义,将你的感受读出来。
1、学生进行“读——思——画——批——读”,教师巡视指导。
2、小组内进行交流。
3、全班交流。我引导学生通过品词析句,并用多种方法阅读,如:指名读、范读、比赛读、评价读等,体会青年人虽然聋哑,但专注和勤奋,这是他画的鱼之所以栩栩如生、赢得了大家赞叹的原因。
(三)交流:“鱼游到了纸上”与“游到了心里”之间有什么联系?
(四)美读课文。此时学生心里对聋哑青年的专注、勤奋产生了敬佩之情。以轻柔音乐为背景,请学生随着音乐美读使自己感受颇深的句子,升华情感,积累语言。
(研读课文这一环节,体现了以下四个特色:
1、结构清晰。整个环节紧紧围绕着“鱼游到了纸上”这一主线展开了两个问题,即“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鱼游到了纸上?”“聋哑青年为什么能把鱼画得栩栩如生,如同鱼游到了纸上?”
2、语言文字训练。特别突出了读的训练,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文中描写青年画鱼、观鱼的情节语句优美,让学生多朗读、感受,可以增强学生的语感、体味意境;让学生在朗读、分析中理解词意,体会句意,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读书能力和读书习惯。语言文字训练还体现在:我指导学生观察文中插图,结合围观人的语言、神态、动作想象当时议论的情景,这一环节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也提高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使语言文学训练真正落到实处。
3、运用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为学生展示青年画鱼、看鱼的图画和有关句子,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并把其中的重点词语如“呆呆地、静静地……”用鲜明的颜色突出,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句意。
4、突破难点。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之间的关系,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我引导学生尝试用关联词语“之所以……因为……”和成语“胸有成竹”来理解两者之间的联系,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三、拓展延伸。
1、从这位青年由“心中有鱼到纸上游鱼”的学画过程,我们可以看出他具有怎样的优秀品质?
2、交流课前搜集到有关勤奋刻苦、专心致志的名人故事。
(拓展延伸环节以故事感染学生,使学生学习勤奋、专注的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
四、鼓励学生学习青年和作者积累材料的方法,总结全文。
青年画鱼取得成功,得力于反复观察,积累了很多有关金鱼的材料,心中有鱼才能落笔生辉。作者写这位勤奋、专注的青年,同样得先进行观察。那我们今后做任何事情,只要像青年那样全身心的投入,就一定会取得成功。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yuwen/shuokegao/40279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