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根据一年级孩子认知规律和学习需要,汉语拼音教学要尽可能有趣味,教学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 以唤起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所以本课教学设计意在为学生创设一个生活化的课堂,通过情境感染、游戏活动、多种形式朗读等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轻松愉快地学习拼音。将学拼音与识字、读文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最终使学生达到学会学生字、读儿歌的目的。
二:说教学目标
结合本课的内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置为
1、认识5个生字,正确读儿歌。
2、激发学习汉语拼音兴趣,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3、会做字、词、句的说话练习。
三:说教学重难点
我将本课教学重点设置为正确认识字、词、语、句、子5个生字,会读儿歌《过桥》。教学难点设置为会做字、词、句的说话练习。这样设置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符合学生的认知,让孩子在认字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字词句练习,对所学的知识加以运用。
四:说教学方法
在开始学习生字的时候,运用讲授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什么是字,什么是词语,什么是句子。接下来运用练习法让孩子进行字、词、句的说话练习。然后运用游戏法对所学的生字进行巩固。最后运用读书指导法进行儿歌的教学。
五:说教学准备
本课的教学准备有生字卡片和课件
六: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复习旧知。
课堂一开始先利用情境导入,出示拼音王国图片,导入本课,出示课题zcs。接着通过玩送拼音宝宝回家的游戏,引导学生正确区分整体认读音节、单韵母、声母复习旧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联系生活,认字学词说句子
1. 过渡:同学们,今天用在我们堂上还有一些生字朋友来和我们一起学习,看它们来了 (课件出示学过的生字:爸、妈、马、土、不、) 小朋友们,你们还认识它们吗?
2、指名认读生字。
3、教师引导:老师这儿还有一个字,你认识吗?课件出示“学”。
4、 指名给“学”扩词。引导学生发现,这些都是词语,出示“词语”的卡片。
5 、引导学生用“学生”说话。告诉学生,这些都是“句子”。出示“句子”的卡片。
5. 课件出示书中的字词句,教师小结:同学们现在认识了很多汉字,两个或几个字连在一起组成了“词语”,好多词语和字连在一起就成了“句子”。
6. 出示带拼音的词语卡片,学生自由拼读。
7.游戏出示不带拼音的“字、词、语、句、子”指名认读
8. 进行字、词、句的说话练习。
学着课本上的样子先说一个字,再说由这个字组成的词语,最后用这个词语说说句子。
设计意图:汉语拼音的学习与学词、认字本身就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而语文的学习又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在教学中教师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学词认字,拼读音节,不但能提高学生的拼读能力,促进学生的语言能力,使学习汉语拼音与学词认字互相促进,同步发展,同时,也能使学生更加明确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是密不可分的。
9、游戏巩固,识记生字。
出示有本课生字的气球,让学生进行识字练习。
(三)学儿歌,拼句子
1. 过渡:刚才我们进行了一些拼词语的练习,接下来你们有没有信心根据音节来拼读一首儿歌呢?
2. 教师范读儿歌,学生听准字音。
3. 引导学生看书,自由读儿歌,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拼一拼或问老师和同桌。说一说在儿歌中读懂了什么。
4. 学生圈画红色的音节,自由练习拼一拼,读一读。
5.引导学生学习“了”的 不同读音以及儿歌中“一”的声调会随着后一个字的声调而变化。
6.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练习朗读儿歌,并尝试加上动作。
7. 全班同学带动作朗读儿歌。
设计意图:在故事情境中将朗读儿歌、拼读音节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边学拼音,边读儿歌,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做到了阅读与拼音同步发展。
(四)重点提示,总结收获
本节课我们认识了几个生字,还会读儿歌《过桥》,大家借助拼音今天又有了 不少的收获,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的过程中继续加油,让我们在拼音王国中有更大的收获。
(五)作业
1、把儿歌《过桥》读给家长听。
2、和家长练习做字、词、句的.说话练习。
五:说板书设计
本课重点是让孩子明确什么是字、词语、句子,并会认这五个生字,所以我将板书设计如下,对本课重点内容有一个提纲挈领的小结和展示。
画 字
画家 词语
我长大了想成为一名画家。 句子
说课稿 篇3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非常荣幸能坐在这里与大家一起学习和交流。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 菱形
一、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菱形”一节是鲁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二章“四边形性质探索”第三节第一课时。
它是学生在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的基础上对平行四边形知识的延续和深入,同时它也为本章后面几节课的学习和探索做了铺垫。
所以,虽然本节内容所占章节不多,但是在整章中却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材的重、难点
重点: 菱形的定义、性质及其应用。
难点: 经历“观察—思考—归纳—总结”得到菱形的性质。
设计理念:基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弱、动手能力差,不喜欢枯燥的文字说教,喜欢有声有色的教学和学生接受知识的特点。
二、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本节内容在整个初中数学中的地位与作用,我从以下三个方面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能理解菱形的定义及其性质并会初步运用菱形的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和推理论证。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探索菱形性质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观察—思考—归纳—总结”的数学思想。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得出结论。在欢快愉悦的环境中使知识点得以掌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设计理念: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量和学习能力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
体现出教师、学生、课堂的“三维”课程目标的和谐统一,另一方面也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的,为他们后面的学习打下好的基础。
三、 教法与学法
为了达到我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和我校的条件、学生实际情况我采用
1、教法:启发式教学、直观教学法和讲练结合法。以课件为载体,学生能说的教师不说,学生能做的教师不代劳,以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
在教学手段上,我将借助计算机多媒体这一手段来辅助教学。课前,我将利用“超级画板”制作精巧、灵活的课件,并在课堂上适时的播放
化静为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兴趣,从而使教学目标得以直观完美的体现。
设计理念:
(1)学生在已有的知识体系向新的知识体系过渡的过程中需要教师的适当引导。
(2)考虑到学生接受知识能力水平有限,有必要采用形象、直观,有声有色的多媒体课件作为教学的载体。
(3)适度科学的练习,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4)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方法有机结合,可以使教学效果更理想。
2、学法:
(1)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设计理念:“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师的指导、提示启发下,学生尝试动手操作,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
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养成勤动手,勤钻研的习惯。 通过自主探究、同学间的相互交流,培养他们合作学习的习惯。
四、 教学程序设计
(一)、温故知新 激发兴趣 得出定义
在此,首先我将让学生观察事先准备好的教具—衣帽架,发现不管衣帽架如何伸缩变化,其四根木条围成的四边形总是平行四边形,直观的感受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然后,我又让学生任取一个平行四边形量得其四条边的长度,交流所得数据,发现所有平行四边形的四条边都是相等的
从而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得出菱形的定义,即四条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这样一方面让学生回顾了上节课平行四边形的有关知识,另一方面又为本节课新知识的开展做了情景创设。实物教具的应用,生动形象的使知识得以体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增强了感性认识。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yuwen/shuokegao/40279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