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教学重点。
在教学中我结合了学生熟悉的实例,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让学生充分体验每一种面积单位的实际大小,合理选择测量它的面积单位,学会估计图形的面积等等,这些学习活动既需要学生以一定的空间观念为基础,又能够进一步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
二、充分让学生在观察、比较、测量、操作等实践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
在教材中有大量的“量一量”“比一比”“估一估”“摆一摆”“画一画”等数学活动,我在教学中都把它变为现实,让学生在课堂中亲身经历活动过程。此外,还创设更多的实践活动,把培养和发展空间观念的目标落到实处。
三、在教学中重视了估测活动的过程,鼓励估测方法的多样化。
估测活动不仅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载体,也是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途径。在学习中让学生剪下附页中的正方形和长方形,比较它们的大小,这一比较活动就有多种估测和策略。通过探索、交流、比较、评价这些策略的特点,学生能够从中学到估测的方法,分享用估测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养成办事要想策略的好习惯。
四、重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因为学习数学的目的在于应用。让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面积计算也是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所以我在教学中让学生经历对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公式的再发现过程,防止对公式的机械记忆。
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总的来看学生对简单面积的计算掌握还可以,最让学生感到困难的是面积单位的换算,主要原因是单位之间的进率记忆不是太准,而且容易与前面所学的长度单位和重量单位混淆不清。另外学生觉得很困难的是一些较复杂的有关于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的解决,学生理解能力太弱,还需进一步加强。
《什么是面积》这一课,关键是要让学生在教学中感受面积的含义,是本节课的重难点,我从学生身边最熟悉的物体入手,首先通过摸一摸、比一比等活动认识生活中物体表面和封闭图形的面积大小,让学生获得初步的面积概念。然后让学生用不同方法比较一个正方形与一个长方形(课前布置学生剪下附页中的正方形和长方形)图形的面积,通过比较,既使学生进一步丰富对面积概念的理解,又使学生体会到计量面积最基本的方法,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今天感觉比较成功的地方:
1、能联系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切实地理解面积的意义。
如利用数学书封面揭示面积的概念:“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然后让学生举例说说物体的面的面积,比较人民币和树叶面积的大小等,这样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使学生有了感性认识。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难度,符合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特点。
然后由观察长方形和三角形的面逐步过渡到比较封闭图形的大小,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为学生进一步认识面积的含义做了铺垫。
2、重视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体验比较面积大小策略的多样性,这一环节是整节课教学的难点,这里放手让学生充分自由发挥,学生在课堂上有的将两个图形重叠后,对剩余部分进行比较;有的用用硬币摆一摆、数一数;有的用透明方格纸比较面积的大小、有的用学具袋里的长方形纸条来拼摆,学生创造出了多种多样的比较方法。这种资源共享不仅仅是简单地解决了知识上的问题,更使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合作的快乐,同时享受到积极思考后获得成功的喜悦。
3、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面广。
这节课一直以学生为主体,所有结论的得出都是学生自己动手、自己动脑、自己总结得出来的。
课后听了老师们对我这节课的点评,以及自己的一些思考,觉得这节课在以下几方面做得不足:
1、在前面讲解物体的表面时,选择的实物有局限性。在高年级学生将会学习如何求物体的表面积。这节课如出示一些像桔子、茶杯等物体,让学生摸它们的表面,并想一想如果给它们穿上衣服,谁的衣服布料多?那么对于学生理解物体的表面会更透彻。
2、小组合作之后让学生汇报自己组的办法这个环节比较仓促。当汇报的学生站在自己座位上讲解时,有些同学并没有理解。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yuwen/jiaoxuefansi/2064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