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时期,朱自清笔耕不辍,写新诗,写游记,写散文,文艺杂志上时常可见他的作品。1921年1月,文学研究会在北京成立,朱自清是早期会员之一。1922年1月,他与俞平伯、叶圣陶、刘延陵等人创办了《诗》月刊,这是“五四”以后第一家专门登载新诗与新诗评论的刊物。
1923年3月,朱自清的第一首长诗《毁灭》在《小说月报》上发表。
《毁灭》的写作背景正是“五四”高潮过后的沉寂期,当时许多知识青年在“五四”中觉醒了,但又未找到社会改造的道路,因而他们苦闷彷徨,有的甚至绝望颓废。朱自清当时也非常迷惘,不知路在何方。他在“白云”、“天风”中飘忽,在“深渊”、“伏流”中浮沉,感到极度无助,好像正走向可怕的“毁灭”。但是,无论如何,他都要努力摆脱诱惑的纠缠,“还原一个平平常常的我”,用自己的双脚,“一步步踏在泥土上,打上深深的脚印”。这首诗在思想和艺术上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被时人誉为新文学中的《离骚》、《七发》,由此奠定了他在新诗发展史上的地位。
在这一年,朱自清在散文创作上也达到了一个高峰。他以和俞平伯的一次秦淮夜泛为题材而写成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在《东方杂志》21卷2号上发表了。该文巧妙地扣住月亮、灯光、河水三者关系的变化,寓情于景,抒发了自己欲挣脱纠缠,以求心灵之平和而不得的怅然之情。散文笔调细腻、真挚,发表后成为脍炙人口的名篇。
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他作新诗《血歌》,对帝国主义屠杀中国人民的滔天罪行表示了极大的义愤,号召人民起来抗争。
同年,清华进行改革,增设大学部。8月,经俞平伯推荐,朱自清前往清华任国文教授。从此,朱自清与清华结下了不解之缘。同时,他开始了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系统研究,并转向更多的散文创作。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zhuziqing/3287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