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桃花源记教案(4)

桃花源记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桃花源记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陶渊明是我国东晋时期杰出的诗人,他的诗已成为我国古典文库中的宝贵遗产,其中最出色的《桃花源记》和《桃花源诗》(《桃花源记》乃《桃花源诗》的序文),已经成为我国人民雅俗共赏的精彩作品。 《桃花源记》是一篇故事性很强的艺术作品,表达了陶渊明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作者虚构这个故事是有寄托的。他生活在东晋末期战乱频繁的环境里,长期隐居农村,对农村的现实有更深的了解,对人民的'愿望更有了切身体会,于是构想出他心中的理想社会――世外桃源。

  读这篇名作,要引导学生看到作者的美好理想,激发他们对美好事物努力追求的愿望。

  教学中运用视听及多媒体技术,采用诵读、讨论和合作探究的方法,激情增趣,领会情感,理解课文。

  学情分析:

  教学这篇名作,要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弄懂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

  但大赛组委文件通知说参与课堂学习的是九年级的学生,这篇文章已经学过,且学生的综合素质很高,鉴于此,我把教学目标定位为欣赏桃源之美,感悟桃源价值,体会陶渊明的思想境界及对后世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拓展延伸,激发他们对美好事物努力追求的愿望。

教学目标:

  1、准确、流利地朗读,理解课文。

  2、欣赏桃源之美,感悟桃源的价值。

  3、体会陶渊明的思想境界及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1、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和作用,理解副词的作用。

  2、感悟“桃源”的价值,体会陶渊明的思想境界及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说:经典作品那些你经常听人家说“我正在重读……”而不是“我在读……”的书。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就是一篇这样的经典之作。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重读它,希望能在熟悉的字里行间里发现新的风景。

  1、视听朗诵

  2、齐声诵读。

  (屏显)朗读要求:

  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

  ——朱熹

  3、解题:

  (1)再读课题,从课题中读出了哪些信息?

  A、点拨:桃花换成菊花,可否?

  (屏显)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诗经 桃夭》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护《题都城南庄》

  桃花:美丽、美好的象征。

  B、解说“源”《说文解字》:源,水源,泉水的本原。

  造字本义:从岩隙涌出的山泉,为河川之始。

  总结对“桃花源”新的理解。

二、走进桃源,探寻桃源美景(自由朗读课文,圈点勾画出表现桃源之美的句子。)

  (一)领略桃花林的自然美

  1、作者描写桃花林用了哪些词语?各描写了什么?

  夹岸数百步(溪) 中无杂树(树) 芳草鲜美 (草) 落英缤纷(花)

  (屏显) 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走。

  俱至虞渊下,似若无胜负。

  神力既殊妙,倾河焉足有?

  余迹寄邓林,功竟在身后。

  ——陶渊明《读山海经》其九

  (二)体会桃花源的生活美

  1、令人向往的桃花源是个什么样子?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这里写的也是环境美,与写桃花林的一段相比,这里的美突出的是什么?

  (宁静、富足、美好)

  3、这里除了环境美,还让我们感到什么美?

  (人性美)

  品味: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重点赏析其中的副词。

  4、桃花源的美我们概括出了各种美,这些美是不是桃花源最吸引人的地方呢?我们中国大山名川具有这些美的地方也不少,为什么桃花源让人魂牵梦绕让人向往呢?

  生思考,回答。

  师小结:中国古代战争连连,人们确实无法过太平日子,所以安居乐业,没有战乱的社会才是人们最想得到了,在战乱的年代,桃花源的宁静,便是历代人们所向往的。

三、走进桃源,感悟桃源价值

  天涯何处无桃花?唯有此处享盛名。所以,唐代王维、韩愈、刘禹锡把桃花源视为人间仙境,宋代的王安石、苏东坡把桃花源看作避乱的圣地,近代梁启超把桃花源看作“东方世界的‘乌托邦’”。

  1、、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留给后人无尽的遐想,可是这个桃花源到底有没有呢?

  生讨论,回答。

  2、悠悠千古事,留予后人说。其实,亦真亦幻可能就是桃花源的魅力所在,但陶渊明却在文章的最后留下6个字:后遂无问津者。该如何理解呢?

  生思考,回答。

  小结:这是陶渊明说的最悲哀的一句话。一个美丽的理想,不管实现起来如何艰难,但只要还有人在努力追寻,就存在实现的希望。但如果连做这种尝试的人都没有了,那么人类就真的没有希望了。

  在深深的叹惋中,陶渊明远去了,但是他追寻的身影,深深地留在我们的心里。

  (屏显):仕:大济苍生

  “忆我少壮时……猛志逸四海。”

  隐:归居田园

  “不为五斗米折腰”

  “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梦:

  “愿言蹑清风,高举寻吾契。”

  (屏显)在古今诗人之中,能够直接面对人生的苦难悲哀,而且真正找到了一个解决办法的只有陶渊明。

  ——叶嘉莹

  (屏显):世乱如倾,政乱如粥,心乱如麻。陶渊明的贡献是于乱世、乱政、乱象之中在人的心灵深处开发出了一块恬静的心田。

  ——梁衡《心中的桃花源》

  (屏显)陶渊明生活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但他笔下的桃源社会却具有永恒的文化魅力。后世的人们虽然没有了陶渊明当时的痛苦、迷惘与无奈,但人们所面临的种种压力并未消减,甚至还与日俱增、与时俱进。生活在飞速发展的时代,快节奏的生活常常让我们迷失了自我。面对着纷纷扰扰的尘世,我们依然有着不满、痛苦与无奈。我们需要一个驻足休憩的精神家园。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契合了人性中对自由和美好的向往与追求,它带给我们永远的美丽与感动。

  ——李迎春教授评价《桃花源记》

  教师寄语:(屏显)你与其去找桃花源,不如在你的身边、在你的脚下,去培养桃花源。把事情做好,就是一个真正的桃花源。

  ——蒋勋《美,看不见的竞争力》

  作业:推荐阅读《桃花源诗》

  桃花源诗

  赢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往迹浸复湮,来径遂芜废。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淳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愿言蹑轻风,高举寻吾契。

四、作业布置

  1、背诵课文。

  2、完成练习册课内部分。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taohuayuanji/4436604.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