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长恨歌白居易唐诗全文鉴赏(2)

唐诗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骊宫高处入青云至夜雨闻铃肠断声,叙述安禄山起兵反唐,唐朝君臣狼狈出逃、杨贵妃被缢死等事的经过。正当玄宗沉迷于轻歌曼舞之际,一阵鼙鼓声从渔阳惊天动地而来,惊断了霓裳羽衣曲,也惊醒了李、杨二人永远享受荣华富贵之梦的幻灭。

  同时,惊破之破字也暗示着盛极一时的李唐王朝将自此一蹶不振,昔日的繁华将永远成为历史。

  这一段,作品逐渐转入对李杨二人不幸悲剧的同情,他们既是悲剧的制造者,又是悲剧痛苦的直接承受者之一,在叛军制造的战火烟尘中,曾经尊贵无比的唐玄宗不得不携带着杨贵妃等仆从妃嫔,仓皇向西蜀逃奔。然而,这场悲剧更深重的受害者 广大的将士百姓不再沉默了,他们要求惩办酿成灾难的罪魁祸首。于是逃亡中的玄宗皇帝被迫将杨玉环在马嵬坡前缢死。杨氏实际上充当了玄宗的替罪羊,她的死是社会的悲剧,是那个时代环境导致了她的堕落和灭亡。

  从这个意义上讲,她又是一个令人同情的受害者。所以,诗人在叙述她的死亡时,是以同情的笔调来描述的。

  从天旋日转回龙驭至魂魄不曾来入梦描写玄宗对贵妃的追思。身为一国之君,却不能挽救自己心爱的人于一死;及至叛乱平定,一人独返长安,物是人非,其凄惨悲伤之情不难想象。途径马嵬,触目伤情,痛不可遏;独处旧宫,对景思人,刻骨之痛,这些都写得感人而细腻生动。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是从空间的角度写物是人非,对景伤情,惨痛难止;而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则是从时间的角度来表现这种刻骨的相思。至于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则是以细节来具体表现上面所描述的感情,从更细微的角度刻画玄宗的心态。应当说,唐玄宗的这种苦思与其说是对杨玉环的相思,不如说是对自己亲手断送了爱情、断送了曾经与之海誓山盟的爱人的生命而感到悔恨。

  临邛道士句至尾,叙述道士在仙山寻到贵妃及贵妃深沉的表述。诗中的女主人公杨贵妃较之唐玄宗刻画得更为成功,显然融注了诗人更多的同情。在作品的第一段里,诗人就介绍说这个杨家女具有倾国倾城之貌,又用回眸一笑百媚生来形象表现,虽字数不多,杨贵妃那秀美的风姿却展现在目前。这一节中,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至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一段,既把一个楚楚动人的女性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同时也表现了她失去尉藉后的寂寞心情。其中,梨花一枝春带雨用传神的比喻使杨玉环伤心落泪的仪态尤为动人。加之下面一段对贵妃含眸凝睇的刻画、和她深情的誓词,就把一个在爱情上遭受重大挫折,但又顽强执着,不屈不挠,仍在追求的美丽女子的形象维妙维肖地展现出来了。她是美丽的,同时还如此一往情深。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把我们带到一个虚无缥缈的仙山上。在那儿,雍容华贵的杨玉环忍受着远离亲人的寂寞,与唐玄宗派来的使者会了面。她还是那样美,只是这种美由原来的热烈变得幽冷了。尽管已列仙籍,可她情丝未断,昔日的恩爱在其心灵上扎过根,开过花:但正是曾与她恩爱的人摧毁了她的爱情和生命。回头望见大雾笼罩着的长安,凄苦和哀怨又浸透了她的心。她交给使者一半钗、一扇合,作为表达情意的物品,给玄宗记住那只有你知我知的誓言,记住曾经发誓的地方和时间,只要记住这些,唐玄宗自己就永远无法消去对自己的恨,就象杨玉环的恨一样,与天地同在。作为一个成功的形象,杨玉环的鲜活之处就在于对背叛真情者的恨,愈长而弥真!

  诗歌由对李、杨荒淫误国的憎恨,逐渐转为对他们的悲剧表示同情、哀叹。作者本人是个内心感情十分丰富的诗人,就《长恨歌》本身而言,千百年来所以被人民广为传诵,主要原因在于诗中塑造了两个深情的艺术形象,和对李、杨爱情及其悲惨结局的淋漓刻画,颇能引发出后人的同情之泪。爱情,是古今中外文艺作品的永恒题材,因而,成功地描写爱情的作品也就格外容易打动人、感化人、净化人的心灵。

  《长恨歌》是以帝王和贵妇之间的爱情为题材的,但是,尽管诗人一开始是把他们作为帝王和害民的尤物来表现的,可随着情节的推移,诗人把李、杨二人都看成了普通的人,两个与自己一样有血有肉、有情有欲的人,两个产生了真挚的爱情的人。于是,原来的立意转变了,诗人原来持有的代替遭受苦难的老百姓所抒发的恨让位于李杨二人之间对北叛爱情者的长恨和悔恨。这首诗之所以千百年来能够触动从帝王到百姓,从古人至今人的心弦,其原因并不在于谴责李、杨的荒淫和误国,而在于表现了人类对真挚的爱的真诚的追求。

  这是一部悲剧,是足以令历代读者刻骨铭心而长恨的一部悲剧。李、杨的行为,酿成了国家和人民的灾难,所以诗人有对他们的讽刺和谴责。而在李、杨两人而言,这又是一部饱含着血和泪的爱情悲剧。

  唐玄宗派道士海外寻找贵妃,除了出于对贵妃的思念外,也是他对自身罪孽的一种赎补。诗中突出表现了他的'悔恨。贵妃在仙山深情的表述,对于她与玄宗的爱情夭折,也有历久弥深的憾恨。诗中对李、杨之间爱情关系的描写有一定的理想化色彩。叙事、写景,处处都融注着诗人强烈的感情。只有内心感情十分丰富的人,才能写出这样富有深情厚意、感人至深的诗篇。陈鸿《长恨歌传》中有这样一段话:质夫举酒于乐天前曰:‘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如何?’只有深于诗,即对诗歌艺术有深刻的研究和较强写作能力,同时又多于情,即对男女爱情有深刻体会的白居易才能担此重任。总的来说,作品对李、杨的荒淫误国作了一些讽刺,表示了一定程度的愤慨,但作品的主要态度是同情。

  这首诗在写实的基础上,采用了幻想手法,情节离奇,引人入胜,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作者用饱蘸着感情的笔墨写来,使一个执着于爱的痴情女子形象跃然纸上。她姿容绝世,楚楚可怜,一往情深,足以唤起读者对她的同情和对她的爱情悲剧深深的惋惜。既然她对玄宗是那么地深情,人们自然也会推开想去,唐玄宗或许也有可爱和深情的一面。人们会情不自禁地与诗人一起,由对唐玄宗的反感而转为对他的同情,为这两个有情人的悲剧而叹息。伴随着玄宗的悔恨和杨贵妃的憾恨,千百年来,读者也与诗人一样,引起绵绵不绝的怅恨。这正是《长恨歌》得以历世传诵不衰的最主要原因。  其次,这首诗以景写情,情中见景。这是一首长篇叙事诗,字里行间处处充溢着感情。在作者笔下,感情的抒发往往与景物的描写融为一体。马嵬兵变后,玄宗怀着无限伤感,前往西蜀,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在一望无际的黄土高原上,萧瑟的秋风卷起漫天的风沙,天昏地暗,这既是实写秋天的黄土高原,更是为了衬托玄宗孤寂凄凉的心境,可谓虚实相兼。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则移情入景,情景交融,玄宗的内心是悲凉的。所以他见到的景色也都显得黯淡无光,令人伤心欲断。类似的描写都极富诗情画意,有很强的感染力量。

  《长恨歌》人物的心理刻画可以说是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例如,写唐玄宗迷恋杨玉环的美色,尽管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日夜厮守一处,但却还是春宵苦短日高起,这里一个苦

  字,就入木三分地刻画出了李杨寻欢作乐,醉生梦死的腐朽心理;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看不足三字又进一步写出了唐玄宗那耽情声色的荒淫心理;马嵬坡前六军请诛杨玉环,无奈何, 君王掩面救不得等句,就写出了唐玄宗此时极度矛盾的维妙心情,掩面二字,一个细节,就成功地展示了唐玄宗对杨玉环那种不忍见其死而又不敢不使其死的复杂心理;杨贵妃听说天子使者到仙山,初是揽衣推枕起徘徊,继而是花冠不整下堂来,一个徘徊写出了初闻喜讯时的将信将疑,犹疑不决的心理;一个下堂来,则写出了其急切要见亲人的渴望心理。正是通过这些细致入微的心理刻画,所以就使诗中的形象内向、含蓄,栩栩如生。这些富于心理特征的细节的提炼,不仅成功地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而且有效地推动着悲剧故事的发展,使悲剧性潜存在事物发展的必然逻辑之中。

  《长恨歌》的语言优美和谐,婉转流畅,充分发挥了歌行体的特点,读来缠绵悱恻,令人回肠荡气,显示了诗人过人的驾驭语言的能力。

【长恨歌白居易唐诗全文鉴赏】相关文章:

1.白居易长恨歌全文

2.白居易《长恨歌》全文

3.白居易的长恨歌全文

4.白居易长恨歌全文

5.白居易唐诗《长恨歌》鉴赏

6.《长恨歌》白居易唐诗鉴赏

7.长恨歌白居易唐诗鉴赏

8.《长恨歌》--白居易唐诗鉴赏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tangshi/1902979.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