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家长的参与,是园内诵读的延伸
诵读,得到了广大家长的积极响应与参与,他们和幼儿一起诵读,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在这种自然的交流中,家长与幼儿不仅是学习的交流,更多的是心灵的交流。这种跨越台阶的沟通,是构建学习型家庭的良好开端。记得一位家长曾经说过:“我们也要和儿女们一起诵读经典,不然该如何在儿女们面前立足,怎么样去教育他们呢?通过和他们一起诵读经典,既可以提高自己,又可以打开幼儿们的心灵之窗,何乐而不为。”
父母子女一起诵读经典,更能增进亲子感情,是最好的亲子活动。一些专家学者还从理论的角度证明,在幼儿阶段提倡读诵经典,是一个出力少、见效快、后劲足的教育方法:
出力少――每天只需诵读20~30分钟即可,不用特意抽出大量时间来背诵,不需要多加解释,不增加家长负担。
见效快――幼儿诵读2~3个月后就可发生明显改变。
后劲足――在幼儿记忆力正发展的时候加以训练,其记忆力会达到较高的顶峰。而且记下的东西包含了大量的知识,个人一辈子也受用不尽,解读不完。当幼儿把这些记到脑子里,就自然激发了他们的理解力和创造力,这是永不枯竭的源泉!
五、培养良好的诵读习惯,领悟其独特的思想价值
幼儿应该怎样养成诵读的良好习惯呢?《三字经》首先给我们提出的要求就是“教之道,贵以专。”我们对这句诗的理解不能片面的理解为教育最好的方法就是一门深入,长时熏修,必须一心一意的经历。现在出现的一个很普遍的想象就是,样样通,样样不精。这与许多家长片面追求有一定关系,但是更主要的还是幼儿自己有一种浮躁的习气,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没有持之以恒的耐心,这对诵读是非常不利的。《三字经》明确的提出了“专”字,就是希望我们能专一,一心一意,这对幼儿的习惯培养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
其次,《三字经》中还提出“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的要求,即做儿女的要从小就亲近良师益友,以便从他们那领悟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知识。《三字经》还为我们举了两个典型的例子:“黄香温席”和“孔融让梨”。黄香九岁便懂得孝敬父母,孔融四岁就懂得友爱兄长。这些都不是他们天生就会的,而是他们从小耳濡目染,亲近良师益友而习得的。可见自己对自己的要求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应该学会选择,学会择其善者,弃其恶者。
《三字经》之所以易于背诵,是因为《三字经》的编写注意了押韵。所以这样短小精悍的句子读起来朗朗上口,记忆起来就更加便捷了。另一方面,对《三字经》的背诵可以陶冶一个人的情操,对弘扬祖国的优秀文化,开发幼儿的记忆能力,开启智慧,崇尚圣贤之道,加强幼儿文化根基,文化教养,文字功底有着深远的意义。
目前,在幼儿当中,背一段《三字经》,已经是人人能做到的事情;讲一段《三字经》中的故事,虽然不是人人能讲,但也能知道其中某个故事;结合《三字经》内容绘一幅画,幼儿也能看着图画说出是什么内容;用熟悉的旋律唱《三字经》,每个幼儿也能跟着演唱。总之,现在《三字经》的内容应该说是已经深入到每个幼儿的心中。
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是中华先贤们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它使我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生生不息,屹立不倒。所以,让幼儿诵读、学习《三字经》等传统的民族文化是迫切而必要的,它不是复古,而是在传承和挖掘中国文化的宝藏。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sanzijing/3745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