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爱喝酒,在姐姐结婚之前,喝醉了总是嚎啕大哭,没让我少跟着哭泣。每每这个时候,妈妈总是默默地给收拾着乱局,再不发脾气,还悄悄地告诉我,别惹父亲生气,父亲一个人一大家,难!到升级做了老丈人,他不再论他原先的愿意不愿意,看着闺女和女婿,眼里尽是疼爱和欢喜。于是,团聚的日子里,喝着喝着便没了规矩,划拳打杠、勾肩搭背到醉眼朦胧、摇摇晃晃时竟然称兄道弟……直到父亲突然离去。
父亲走了,母亲的病越来越重。初三的招待任务自然而然落到弟弟身上,每年的这一天,弟弟和弟媳妇总是先去娘家走了亲戚,然后返回家来等着姐姐姐夫们的到来。而我们也因为进门有妈喊,急切的盼着初三快快到来。没了父亲后,我们的日子越来越好,自行车换成了摩托,再往后有了汽车嘀嘀,烟酒继续带着,档次越来越高,不过给了哥哥和弟弟,馒头换成了各式各样新奇的食品,聚在一起的伊始,我们都刻意回避有关父亲的话题,吃着吃着,喝着喝着,总会有某个女婿感叹“老汉子真是没福气,该享福了他却去了。你说,现在还缺他喝的那口酒吗?”话题打开,一个接一个开始回忆他们相识相知的点滴。
十年后,妈随父亲而去,我们需要在初二的晚上商定初三的行动路线和目的地。这个时候,越发明白,妈在家就在,妈在哪家在哪,儿女的圆心就是爹妈,走多远都走不出爹妈划就的这个家!
初四谒姑妈
初四,我们本地的风俗是侄儿男女走姑姑家。我就一个姑姑,嫁到一个叫“曲里”的村庄,在我的印象中,这个村纯属是山村,首先,这个村不像我们村,横平竖直几条大街,把整个村切分的整整齐齐,它这个村比起我村来要小很多,还是上上下下沟沟壑壑;其次,这里大都是几家住一个院子,妈妈告诉我这就叫“伙串院”,而在我们村,基本上都是一家一院,这样的院子很少见;还有,这个小村基本上都住的是窑洞,我住姑姑家时,经常看着没有横梁的窑顶害怕;最最觉得这就是山村的标志是这个村不像我们村家家有水井,吃水需要到河里挑,那水的味道……我现在都不想去回味!
即便如此不认可这个村庄,但仍然愿意去姑姑家。去了姑姑家,我们是亲戚,何况还有“姑姑亲是祖上亲”的血缘,姑姑会好吃好喝尽着就会端碗吃饭的侄儿男女,而且姑姑做的饭确实是精致好吃,因而去姑姑家时我们姐妹兄弟也就一个不落了。
刚问过姐姐,姑姑要比父亲大八岁,这么算来,有我的时候,姑姑早过了知天命之年。所以我记忆中的姑姑就是老婆婆了,但现在细细想想,就算放在今天和我的婆婆相比,姑姑仍然算精巴之人:斜分的发髻挽在脑后,用一个发夹别起,没有一根乱发飞起,身上的衣服永远是干干净净挺刮刮,屋里永远收拾的一尘不染,炕上的单子不能有一点的皱褶,桌上、灶台上的所有物件都摆放齐齐整整,直至今日,姐姐们还时常感叹“都说侄女随家姑,咱姐妹几个咋就没一个随了姑姑?”
模糊记得大姐刚学会骑自行车的那年,由大姐带着我去姑姑家。也搞不清楚,父母为什么安顿我们从李村沟这边绕着走?土路,时不时就会遇到小坑,可姐姐的全部力量都用在蹬车上,哪会处理这么多的突发状况,于是,啪,姐妹俩一起躺在了地上,姐姐一骨碌爬起来,先拖起我,给我拍拍土,看我没事儿,再扶起车子支好了,拍拍她自己身上的土,然后抱我上车,继续上路。那一路,我们姐俩摔了多少次,我是记不清了,只记得姐姐反复告诉我回去不要和妈说,我呢,一门心思想着去姑姑家,哪还顾得上屁股疼衣服脏给妈妈告状!
这么走走跌跌再走走歇歇,到姑姑家就近中午了,姑姑早把面和好了,单等我们进门就可以拉面下锅。妈妈做拉面是把面擀成圆圆的薄片,用擀杖等着均匀地切开再拉,姑姑是把面搓成长长的圆条,然后用手拍成扁的再拉,整个过程是不用擀杖和刀的,这个技术当时让我觉得好神奇。吃面的菜是普遍的.猪肉潲子,但姑姑给我们炒进的肉要比别的亲戚家多很多,又另外调了芫荽或韭菜,还有姑姑自制的韭花和咸菜,这顿饭吃得我们肚子溜圆。姑姑的咸菜腌制的很有味道,到今天我们还抱怨跟了姑姑八年的二姐没把这技术学到手里,不能让我们解解馋。
吃过饭,哥哥姐姐陪姑姑聊天,我和弟弟则叫上表哥家的孩子跑出去玩。我们最爱去的就是河边,先是滑冰,个人自由滑,然后一个拖一个,或者找个木板,再找两根小棍,撑着滑,滑累了,就捡石头凿冰,凿透之后就匍匐在冰上看冰面下流动的河水,那么冷的天,我们都玩的头上冒汗。
正玩的起劲,传来姑姑的呼喊,这是要催我们走了,蹦蹦跳跳回到姑姑家,姑姑和往常一样站在门口边上,一看到我们,姑姑一把拖过一个,边收拾边训斥着,也是,新衣服上有土有水,或许还拉了个口子,脸也成花的了,这形象,哪能入了姑姑的眼?待收拾齐整,姑姑总要走上两里的山路,把我们送到公路上看着我们走远……
初五请新媳妇
初五,是一个节点。这一天,是不能出门走亲戚的;这一天,要早起“送五穷”;这一天,是服祭期满的最后一天(当年若有亲人去世,这年的春节不能贴对联,初一到初五不能走亲戚)。如今,想想,忙了一腊月,拜了四天的年,也确实需要休整休整,从身体健康的角度来说,在家歇一天很有必要。
但是,我家每年的初五,妈妈是不可以歇息的,这一天,妈妈要请邻里家下的新媳妇儿。过去,在我们村有这样的规矩:谁家娶了新媳妇,本村参加婚礼的人家都要请新媳妇来家里吃一顿饭。但由于新媳妇满九(在婆家住够九天)之后要回到娘家,所以在婆家的日子不确定,也就不能请了。然后腊月二十一,娘家才要送回闺女,从这天开始,才能按说定的日子请新媳妇儿。所以,谁家娶过媳妇,都要准备个小本本,详细记录那天去谁家吃饭,本家和朋友多的人缘好的还需要精确到哪一顿。而属于妈妈的忙腊月,是根本无暇顾及这些事儿的,因此,不管谁家娶了媳妇,妈妈就会事先和人家说好,一并定到正月初五这一天。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sanwen/17405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