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改革开放初期到今天,中国的很多事情既有历史发展从未脱节的连续性、一贯性、相似性,也有令人惊讶的严重变异、相互割裂甚至相互抵触,但这种变异和割裂又和刚刚过去的“平凡的世界”里的昨天有着人皆感知的联系。这是历史的秩序,也是时代的怪圈。
比如金钱。改革之初,“为钱正名”引来争议,但最终占据上风的结论,是“为钱正名”代表了观念的突破,指向了未来的路径。然而,历史发生的变化十分惊人。比起《平凡的世界》里孙少安为借不到1000块钱发愁,田福军从自家的茶筒里看到一卷十元面值的钱而意识到犯罪,到今天,金钱本身以更加巨大的体量出现在我们的生活里,而“金钱”的直接、赤裸裸追求却又遭到道德层面上的批判。举例说明:《平凡的世界》里,孙少安拉砖赚了一沓钱,他与妻子贺秀莲为此亢奋、躁动,喜极相拥,这一场景歌赞了劳动的光荣,更体现了观念意识的觉醒,作为一种时代符号是令人欣慰的。试想将这样的场景植入今天的电视剧里,那恐怕是要被人诟病的。为什么?30年前,个人致富是时代梦想,摆脱贫穷是社会呼唤,挣脱束缚是观念更新,个人通过劳动获得更多金钱是社会理想中的一部分。而在今天,过多的奢华炫富充斥在影视剧里,舆论更倾向于对之保持警惕直至批判。金钱不再可以贴附到理想价值当中,它更多是一种欲望的化身,是过度占有可能导致种种失衡与危险的警示。欲望的价值虽然没有全盘否定,但其高尚性和正面力量已被默然去除。这个时代更应强调对物欲诱惑的抵御而不是推波助澜。
艺术作品里的一个场景,放置到不同的时代氛围里,就会发生价值上的严重错位。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pingfandeshijie/2933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