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师贾平凹分析
什么样的人才是老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就是说,老师,是用来传授知识、教授学业、解答疑惑的人。这是唐朝大文学家韩愈给“老师”下的定义。
贾平凹是当代著名的作家,他对“老师”是怎么理解的呢?他的老师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文章第一句——“我的老师孙涵泊,是朋友的孩子。今年三岁半”。——就让读者感到莫明其妙:他的老师怎么是一个是朋友的孩子,而且只有三岁半?
作家随后便做出解释“谁规定老师只能是以小认大?”然后再举出许多实例,写出了他的老师的性格和形象:慈悲、无所畏惧、直奔事物本质、大义凛然、不自欺欺人。通过对这些实例的描写,终于让读者明白了,作者真该拜这个三岁半的孙涵泊为师。
在描写这几个实例时,作者处处都在用对比手法,把孙涵泊和周围的成人世界的种种进行对比,然后再以“我”的自省和反思,对孙涵泊的可贵言行进行评论,将两个世界链接起来,突显了孙涵泊的形象和成人之间的差异。表现了三岁半的孙涵泊有着一颗赤子童心,所作所为都是自然天性使然,毫不顾及旁人目光,敢作敢为毫无伪饰,再加上天性慈悲善良,才使得他有着一直让成年人汗颜的光芒,让作者觉得卑劣和羞耻。这样,就奠定了孙涵泊“老师”形象的基础。
主人公孙涵泊的形象是通过他的言行活动起来。唱国歌时,不顾旁人双手打起节拍;遇人打架,立于中间大声喝止等等,还有就是细节描写,充满童趣。这些言行的描写在文墨比例上看,仅仅占全文的一半左右,此后便是作者的深思、议论、抒情。
此外,文章在用词也很有特色。比如孙拒绝老师给他摘花,作家的评论用了“慈悲”,慈悲总让人想起普度众生的菩萨,大善人;而作家在一个小孩身上用慈悲,让小孩子似乎一下子有了一种神性的光辉,让人回味。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jiapingao/1892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