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在旋涡中前行的励志故事(2)

故事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战争和社会的残酷让18岁的普利策瞬间成熟,变卖了身边的惟一贵重财产—一条漂亮的真丝手绢,普利策准备去德国的人口密集地圣路易谋生。为了抵消船费,他充任了船上的临时火夫。来到圣路易斯后,他当过船台的看守、孟菲斯邮船上的舱面水手、灰头土脸的建筑工人,内河港口的装卸工。

  一次,他和另外几十个打工仔每人交了五美元给一位推销商,推销商答应介绍他们到路易斯安那州甘蔗种植园去做高报酬工作。他们坐上了一艘充满恶臭的小轮船,后来又被甩在城南30多公里处,当小轮船径自开走时,这帮可怜的打工仔才恍然领悟,这是场骗局,他们上当了!气愤之下,普利策写了一篇关于此事件的报道,因祸得福,这篇处女作发表在当时最有影响力的报纸—《西方邮报》上。

  1868年底,《西方邮报》招聘一名记者,由于曾经发表过文章,普利策幸运地被录用了,他高兴极了:“我,无名小卒,不走运的人,几乎是流浪者,被选中担任这个工作,这一切都像做梦一般。”

  普利策欣喜若狂,将全部热情投入到工作中。那些没事爱嚼舌根的业内人士讥讽他:其貌不扬,骨瘦如柴的身躯,结结巴巴的英语,破旧的衣衫……普利策被自作聪明的同事们嘲讽为“特鼻大先生”、“德国小丑”、“丑犹太”,对这类恶意的攻击,普利策不屑一顾。他每天工作16个小时,从上午10点至次日凌晨2点,每当日出的光芒从浓云的阴影中姗姗而来时,忙碌了一天的普利策从一堆报纸资料中抬起头,时间仿佛太短了。

  31岁那年,普利策终于有了一份自己的报纸—《圣路易斯快报》。不久,他合并了一家由哈佛大学毕业生约翰·A狄龙主办运营十一个月便濒临危机的报纸,将之改名为《快邮报》,报纸目标明确:不为任何政党牟利,只为大众服务。  1911年,积劳成疾而双目失明的普利策在巴尔港与世长辞。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普利策奖”成为美国新闻界最高奖项,这就是那个曾经流浪少年终其一生奋斗不止的投影,亦是一位暮年老人的最后夙愿。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gushihui/734157.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