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叹庭前甘菊花》注释:
1陈伯海,《中国诗学之现代观》第151页,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2仇兆鳌,《杜诗详注》卷三。
3王嗣奭,《杜臆》卷一。
4程杰,《论中国文学中的杏花意象》江海学刊,2009年1期。
5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第280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6傅道彬,《晚唐钟声》第296页,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
7参看韦勒克、沃伦合著的《文学理论》第204页 “心理学家与美学家们对意象的分类数不胜数,不仅‘味觉的’和‘嗅觉的’意象,而且有 ‘热’的意象和‘压力’意象(动觉的、触觉的、移情的)还有静态意 象和动态意象的重要区别。”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年9月版。
8莫砺锋,《论唐诗意象的密度》,学术月刊 2010年1月。
9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第262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参考文献:
[1][唐]杜甫,杜诗详注[M],[清]仇兆鳌注,北京:中华书局,1979.10。
[2]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
[3]陈伯海,中国诗学之现代观[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11。
[4]张伯伟,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方法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2002.5。
《叹庭前甘菊花》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杜审言父亲)起由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更多古诗欣赏文章敬请关注“可可诗词频道”的杜甫的诗全集栏目。
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是因为在杜甫所作的诗多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杜甫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流传下来的诗篇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杜甫作品被称为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著作有《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春望》、《绝句》、《望岳》等等。 《叹庭前甘菊花》繁体对照
作者:唐·杜甫
庭前甘菊移時晚,青蕊重陽不堪摘。
明日蕭條醉盡醒,殘花爛熳開何益?
籬邊野外多蟹迹?蛇⒓毈嵣?刑谩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dufu/6617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