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边城》导学案(2)

边城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二、课堂学习

  任务一:阅读文章第六部分,完成下列任务

  1.这个部分总共写了几件事?除主人翁外,分别有哪些人物出现?

  2.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这个片段。

  任务二:研读文本,思考以下问题:

  1.研读第一个情节

  (1)“白日里,老船夫正在渡船上,同一个卖皮纸的过渡人有所争持”,两人为什么发生了争持?结局是什么?

  ——一个强给,一个强推;结局是:商人撒下钱,爷爷除了留下一个铜子外,其他的都塞给了他,并且给了一大把烟草,算是抵那一个铜子。

  (2)你如何解读“一个不能接受所给的钱,一个却非要把钱送给老人”?你如何理解祖父留下一枚铜子这个行为?

  ——不能接受,是因为那钱不是自己该得到的,有点被施舍的感觉,所以,心里很不舒服;

  ——非要给,是因为同情这祖孙两人。

  ——最高贵的施舍是给人尊严。

  (3)你有过“被接受”的经历吗?那时那刻的心理是什么?

  ——自己谈,被接受钱物,受伤的是自尊心。

  2.研读第二个情节

  (1)“远处鼓声又蓬蓬的响起来了……祖父一注意,知道是什么声音”,那是什么声音?

  ——端午节赛龙舟的鼓声

  (2)去年的端午,发生过什么事情?(从前面文本中找)

  ——去年的端午:爷爷提起此事,是想引起翠翠对天保提亲一事的回忆。

  (3)两年前的端午,发生过什么事情?(从前面文本中找)

  ——两年前的端午:翠翠与傩送相遇,产生了朦胧的爱情

  (4)这个情节的安排,作用是什么?

  ——细腻地描绘了情窦初开的少女的心理活动

  3.研读第三个情节

  (1)“远处有吹唢呐的声音,她知道那是什么事情”,那是什么事情?

  ——迎亲

  (2)比较这个迎亲场面,与我们当地的风俗有什么不同?

  ——从迎亲队伍的组合、准备的礼品等方面对比

  (3)如何理解“祖父再不能说不接收了”?

  ——风俗民情是必须要尊重的。虽然数量不少,但是应该接受的,爷爷就接受了。

  (4)你理解“感情仿佛皆追着那唢呐声音走去,走了很远的路方回到自己身边来”这句话吗?说说其中的含义。

  I——爷爷想着,有一天,翠翠会嫁人,终是会离开自己的了;

  ——翠翠想,自己一天天长大了,会嫁人的,况且有着自己心仪的人。

  4.研读第四个情节

  (1)“翠翠,宋家堡子里新嫁娘年纪还只十五岁”,祖父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翠翠明白了祖父的意思,不作理会,却做了哪些事情?

  ——你也到了应该出嫁的年龄。翠翠明白祖父的这句话的意思,不作理会,静静的把船拉动起来。

  ——到了家边,翠翠跑还家中去取小小竹子做的双管唢呐,请祖父坐在船头吹《娘送女》曲子给她听,她却同大黄狗躺到门前大岩石上荫处看天上的云。

  (2)在语段的最后,作者进行了一系列的动作描写,有什么作用?

  ——刻画了一个情窦初开的山村少女丰富美好的内心世界,给人一种诗一般的回味和审美感受。

  任务三:

  1.结合文本阅读,思考:祖父和翠翠的性格特征。

  ——翠翠:天真善良,温柔纯情,聪明乖巧,外表的温婉腼腆与内心的炽热多情异乎寻常地融合在一起,是一个人性美的光辉形象。

  ——爷爷:饱经忧患,历尽沧桑,乐观旷达,宽厚仁慈。

  2.结合本语段,说说本文叙述人语言有什么特色?(对话之外的语言)

  ——作者用古拙朴素的语言叙述故事,具有一种不加雕琢的自然美,显得清新别致。

  3.阅读提示中有这样一段:“通过祖孙两人日常生活的叙述,表现了湘西普通人自然纯朴的生活,描绘出一幅未被现代都市商业文明污染的世俗风情画。”你从文本中哪些信息里能够读得出来?

  ——爷爷与卖皮纸人的争执;迎亲风俗的描绘;结尾出的那种人与自然混为一体、物我两忘的境界

  4.《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也是一部有争议的作品。有人认为《边城》是“证明人性皆善的杰作”,是一首优美的田园诗;有人认为它无视当时的社会现实,“有意无意地回避尖锐的社会矛盾”。而作者自己却说,“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主意不在领导读者去桃源旅行”。读了这篇小说,你是如何看这部作品的?

  ——这个世界,我们可以去追逐名利,也可以抛弃名利,过一种淡泊的人生。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biancheng/264846.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