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感悟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实际上,高质量的义务教育应该具有四个方面的特征,即:均衡发展、优质发展、重视科学知识和特色学校。
1.均衡发展。西峰区已经普及了9年义务教育,但是不同区域、不同学校之间在办学条件、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上存在明显的差距,不能为受教育者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和条件,因而也不能为每一个学生创造同样成功的机会。所以,均衡发展必然成为高质量基础教育的首要特征。
2.优质发展。优质发展就是要努力办高标准的学校。办学条件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办学条件高低直接影响到教育结果。事实上,西峰区的义务教育是在一个低标准上运行的。根据对西峰区各个学校的经费、师资、校舍、计算机配备等方面的调查,发现城区与农村在办学条件上有较大差异,而且同一学段的学校办学条件差异是很大的。我们必须要想方设法办好每一所学校,给所有的孩子提供合格的、高标准的学习条件。
3.重视科学知识。科学知识是高质量的核心要素。提高教育质量主要是提高科学知识教育的质量,因为教育首先是传授和学习知识。现代教育把科学知识放到中心地位,道理可谓既简单又深刻。
4.特色学校。高质量的教育需要由学校来承担。所谓学校文化首先是学校的办学理念,这是学校文化的灵魂。它包含着对教育的理解、对人才观、质量观的看法等。校长首先要有自己的办学理念,有了理念才会有目标,才会有追求和成功。校长要把这个理念转变为全体教师的追求和共同目标,带动全体教师和整个学校的发展,真正成为学习化组织的核心。
今后打算
面对当下的董志初中,根据会议精神及个人体会做如下打算。
1.整章建制,规范管理。完善教学制度,规范管理行为。依据提高教学质量需要,目前,需要强化和完善的有如下教学制度:一是听课制度,领导和新任教师每周不少于三节,班主任听本班课每周不少到二节,课任教师至少一节;二是教学检查制度,检查内容有听课记录、教研记录、备课教案、作业和试卷,采取定期全查和随机抽查两种形式,每周五上午为全查时间,主要检查下周备课储备、听课记录、教研记录等,其它项目周一至周四随机抽查;三是教学通报制度,每周五下午教师例会为专题通报时间,通报必须由好典型和差典型及原因分析;四是教学调研制度,调研形式包括个别座谈、现场调研、抽查、抽考等,每周调研结果随例会通报;五是领导包科包班制度,领导包科包班情况每周班子例会汇报一次,每月述职总结一次,承包效果与所包班级学科奖罚挂钩;六是导师制度,导师分两个层次:一是学生导师,对在升学目标临界线上的学生实行导师制度,被确定为导师的教师对所导学生负有思想教育、学习帮助的责任,侧重于拉腿学科的补救;二是新任教师导师,对新任岗位不足二年年龄不超过35岁的年轻教师实行导师制,采取拜师形式,被确定为导师的教师,对所导对象的教学业务负有帮助义务。七是赛课制度,教师赛课每学年举行一次,采取随机抽课、限时准备、评委打分、统一排名的办法,每学科学校奖前两名;八是学习竞赛制度,可以是作业展览,可以是知识竞赛,酌情奖励;九是科研制度,要求学校每年由一至三个县以上立项课题,由科研处负责实施;学科教研组每年至少一个校本教研课题,由包科领导和组长负责实施,对涉及改革常规教学的课题,须经教导处论证,在确保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才能实施;学校鼓励个人承担课题研究任务;所有课题待正式结题后学校报销有关费用;十是教学汇报制度,领导包级包科汇报,随每周班子例会进行,学科和班级教学汇报每月由教导处组织一次,教师个人教学汇报,学校根据需要,采取随机形式进行。
2.狠抓常规,推进课改。认真落实学校提出的“快乐、开放、有效”2344模式。常规教学要求:备求全、讲求精、辅求活、批求细、考求实、评求导、补求足。其中备课是教学的重要基础,必须抓实抓好,必须做到“三全”:一是类型全,所有课堂教学都必须有教案,包括新课、复习课、作文课、试卷评讲课、实验课等;二是内容全,备课标、备教材、备学情、备教法、备教具;三是格式全,备课必须有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时间、教学程序、教学反思。通过推进课改,课堂必须做到两个转变:一是转变教学方式,把传统教法转变为适应、引导、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上来;二是转变课堂模式,变传统满堂灌为体现新课标要求、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模式。真正落实“2344”中的“3”。即:学习目标任务化,学习任务活动化,学习活动快乐化。坚持贯彻落实“尊重个性,关爱学生;开放课堂,生生自主;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快乐活动,有效学习”4个教学理念。努力建构“激发兴趣,活动热身;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积极参与,交流展示;总结回顾,反馈矫正”4种课堂结构。以此,达到真正实现“乐学,乐教”2个教学理念的统一。
3.挖掘资源,创建特色。董志初中建于1905年,学校虽地处农村,但具有悠久的历史,有着丰富的学校文化资源。学校应当结合实际,充分挖掘具有本地本校特点的人文资源,开设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着眼于促进学生兴趣需要和特长的个性化发展,着眼于促进学生当前和未来生活质量的提高,着眼于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可持续发展。一定要结合学校的特点,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特别是人文资源,整体优化课程资源和课程实施过程,构建社会化与个性化相统一、基础性与发展性相统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统一、适应学生个性发展与潜能开发的校本课程开发体系。真正提升学校发展内涵,办高质量的学校教育。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xindetihui/5374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