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对话》读后感5
人生从年青经历中年,不同阶段,不同困惑,20岁的我,因为有较强的侃技也算是交友广阔,算是若干年导游生涯给我人生带来的诸多益处之一。30岁的我发现朋友聚会聊天,我依旧能谈笑风声,可到了官方性质的谈话时却黔驴技穷,为此我很是烦脑。因学生时没有选修过《心理学》这方面我明显落于人后的,心里建设性的书也买了不少,但都比较理论与枯燥,苦寻改善之法而不得。
目前的工作环境很考验人的沟通能力,不管在自己的团队中还是平行的团队中沟通,近一年内,公司因进行合规化治理,作为财务建设的领头人,关键对话无处不在,自己经常陷入暴力或沉默中。
人都有自己的本性,例如本人就为直女型,平日随性谈话,直来直去,更多的在意于把自己的想法表达清楚明白,而不会多思考用何方式方法去表述。追求过多的是方便高效的解决问题,很多场景,与人商讨问题时,明明是一场友善的开场,后因意见不合,变成愤怒攻击,或感到无法与对方沟通而选成沉默。事后回顾,想着为什么因为自己有理而变的咄咄逼人。为什么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准确而从不在意别人内心的感觉。为什么本想抱有美好的目标结局就走向歧路。
我总是对自己说,如果我的生活及工作的环境都是一群有着是同一价值观,同一文化熏陶,同一理想的人有多好,沟通起来不用这么费劲,因为至少理论相同,只是使用方式不同,大家都会相互理解,无需在争辩上浪费过多的时间。就如财务与财务沟通,很多的在于相互理解,争辩的前提是“辩辩出真理”,争辩过后而是达成思想共识,并乐于论道。
但社会总不是按你的想法了存在着,人类本就有差异性,在不同文化不同理想的社会中存续,就会要学会与不同文化不同理想的人进行的沟通。要从这困局中跳越出来,必须要找到好的方法。
去年在凡登读书会接触了《关键对话》,于是购书入手,如今当成《圣经》膜拜。在谈话前都要拿起书本进行再一次的温故。
作者是以美国的社会环境和状态作的案例分析,并且有些事实可能并不适用于中国的情况,但是从人性和心理的角度来说,这些探讨、研究、分析和判断事态的方法是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同时也有确实的措施嵌入在实例的运用和对比之中让读者来亲身感受,换位思考,从而深入理解和掌握一定的道理,并在实践中有意识地去不断实践和改善自己的说话与沟通技巧,对事业和生活都会有意想不到的帮助和改善。
此书中二句话最为经典“要解决双方问题,只能从自己开始,在自我身上找原因”,“像一个局外人一样审视自我”。很少有人具备“双路处理”的能力,就如电脑一样要具备双个核处理器,所谓“双路”,既关注对话内容又关注对话气氛。读后感·我们往往都会陷入对话内容无法自拔,根本没有腾出精力去观察自己和对方的细微变化。对话过程中谈着谈着,原来既定的目标偏离,变成了“对抗模式”,变成了以战胜或惩罚对方,变成了互相伤害。出现最多的就是“乍么会变成现在这样"的无奈。
关键对话是人们激动意见不同的产生的对话,这个场景下如何让自己冷静,能审视自己内心?如何达成目标?
通过思维导图,掌握关键对话的技能,借用朋友的一句话,“对话中保持敬畏心,谈话中保持谦逊”,放缓对对话语速,每次的谈话的就能突破冲突。
此书,希望给我带来帮助的同时,也能帮助到在此方面缺少训练的朋友。
《关键对话》读后感6
《关键对话》是一本指导你沟通技巧的书籍。书中所罗列的一些难以回答和交流的话题也是人们常常在工作和生活中碰到的难题。比如你敢去指出自己老板一些不对的做法,并能够有效又不伤和气不损害到自己吗?比如你要邻居遵守社会公德,别人却依然我行我素,如何去说服又不伤感情?比如你遇到了家庭的矛盾,如何去化解?……总之,本书就是分析和讲述这些情况,并指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训练你去提高自己的课程,还包含了一些自我测验的题目,可以让你在学习得过程中更好地认识自己。
虽然作者是以美国的社会环境和状态作的案例分析,并且有些事实可能并不适用于中国的情况,但是从人性和心理的角度来说,这些探讨、研究、分析和判断事态的方法是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同时也有确实的措施嵌入在实例的运用和对比之中让读者来亲身感受,换位思考,从而深入理解和掌握一定的道理,并在实践中有意识地去不断实践和改善自己的说话与沟通技巧,对事业和生活都会有意想不到的帮助和改善。
书中有一个例子,就是说有意领导在公司准备搬迁决策的时候,自己打小算盘,决定让公司新的地址里自己家很近,而且不容许他人的反对意见,在座的同事们因为其权威而没有敢吭声,但是心底却有时十二分的不愿意,最后有一位挺然而出,用恰当的方法和不亢不卑的理由说服了领导的不正确之处,获得了事态的良好发展。我想这当然是一个很好的案例,但也许在中国的文化中并不一定适用,因为人们依然会担心在今后的工作中被穿小鞋遭到报复的危险,而这些方法也许只能在一个自由、平等的公正环境下才能够顺利实施,否则即使有技巧、但有了专制和不公就很难去实施。
无论如何读一下本书对生活是有益的。即使能够从中学到一部分的提高,也是十分有用的,不管是对工作还是生活,我们尽量要把一些潜在的危机通过对话和沟通来平和化解,朝理想的方向发展,让生活更加美好。
《关键对话》读后感7
《关键对话》是会计领军第三次集训推荐的书目,也是之前在心理所学习时,一位后现代心理学流派老师推荐过的书。跨专业学习心理学专业带给我看待问题的不同视角,芒格曾在《穷查理宝典》中强调过多元思维模型,他认为,“对于一个只有一把铁锤的人来说,每个问题都像钉子,这是一种灾难性的处世方式,人们应该拥有横跨许多学科的模型。”其中心理学也是多元思维模型之一。
快速发展的社会人们的心理压力日益增大,尤其是分工协作的组织中,往往不是专业能力强就可以解决问题,人际交往,尤其是冲突情境下怒怼还是认怂都不是明智之选,对话能力成为了一个社会人情商高低的体现。但作为“谨言慎行、敏于行而讷于言”文化教导下成长起来的一些人,从“道”上缺少这种思维,加之此“术”学校不教,如果周边再无环境熏陶,对话能力势必弱些。社会上君子有理讲不清,小人无理却占上风的情形并不少见,但对话本身是经过刻意练习可习得的一套功夫,虽不一定能巧如舌簧,但也不必笨嘴拙舌。
《关键对话》提供了一种解决关键场景尤其是冲突场景的原则和方法。初读此书的朋友建议在读完序言和目录后直接翻到第11章第192页,这张关键对话联系表是本书的纲,通过这张表我们可提纲挈领掌控全书脉络。《关键对话》概括了七个原则,第一从心开始,第二注意观察,第三保证安全,第四控制想法,第五陈述观点,第六了解动机,第七开始行动。每个原则后面跟着相应的对话技巧、关键问题以及相关案例。其中,注意观察和保证安全是环境方面的原则,从心开始、控制想法是约束自己的原则,了解动机是关注对方的原则,陈述观点,开始行动则是适用于双方的原则。此书作为实用类书籍,用于指导对话实践还是大有裨益的。
第一,融会贯通理解原则,从心开始牢记三个问题
原则是说话或行事所依据的标准,掌控对话行为首先要掌握对话原则。七个原则的首要原则是从心开始问自己三个问题:我希望自己实现什么目标?我希望为对方实现什么目标?我希望为我们之间的关系实现什么目标?避免做出傻瓜式选择(即非此即彼,非黑即白式选择)的解决之道就是在刺激与回应之间多想想这三个问题,以免偏离对话的初始目标。
对比说明的方法可避免做出傻瓜式选择,首先阐述自己的真正目的;其次说明你不想实现的目标,这是对比说明法的关键所在;最后把前两步结合起来,给自己提出一个更复杂的问题,迫使自己跳出暴力或沉默的怪圈。
第二,观察背景是否安全,巧用对比表达营造氛围
注意观察背景,保证对话安全,营造安全氛围是关键对话成功的前提条件。只有安全的环境下,对话双方才能畅所欲言,说出真实的想法。气氛不对,对话风险很高,尤其出现情绪性暴力、沉默应对等情形时,我们需要先按下暂停键,审慎地用一定的方法重新找回安全氛围。
怎样营造关键对话的安全氛围呢?首先找共同性,记住对话双方的.共同目的,表达充分的尊重,其次用对比法表达,我不希望你以为……,正相反,我认为……,然后继续讨论观察问题,寻找补救措施。
第三、控制不良情绪,善用语言描述的多样性
行为方式模型展现了从所见所闻到形成感受、展开行动之间有个主观臆断环节,因为主观臆断的是且只能是我们自己,因此构思不同情节,就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进而控制自己的想法。其次你在表达自己的想法时使用的语言载体是有力量的,“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语言或温暖或有杀伤力,因此重要的不是发生了什么事,而是你对事情怎么看,选择什么语言选择描述事件。
第四、分析事实陈述观点、循循善诱征询对方观点
对话是双方共同塑造的,双方又是相互影响的。对话高手面对棘手的问题,如何做到既直言不讳又维持安全感的呢?书中给出了囊括五种技巧的综合式陈述法,即分析事实经过、说出你的想法、征询对方观点、做出试探表述、鼓励做出尝试。首先,从事实谈起是最安全的出发点,不带观点陈述事实往往容易被接受,所以我们要区分事实和观点,注意事实罗列要充分;其次,由事实推到自己的观点,表达观点时可以用对比法,但要注意使用对比法的目的不是在看法问题上打折扣。再次,真诚地询问对方的观点,引导对方说出内心真实的想法。
第五、了解对方的动机、巧妙化解暴力或沉默
了解对方的动机,即了解情绪背后的事实和想法,我们应该使用四种倾听技巧营造安全感,包括询问观点、确认感受、重新描述和主动引导。确认感受首先要承认对方的情绪、确认之后我们可以试着去重新描述;复述对方表达的方式会营造更大的安全感,复述也能延缓对方的情绪反应;主动引导则意味着你要提供一些你关于对方的想法和感受的猜测,想办法打开对方的话匣子。
在了解对方的行为动机后,我们需要对对方的观点做出回应。这时使用“赞同、补充、比较”三部曲即可,同意对方看法就明确表达出来,如果看法不同,可补充解释说:“你说的没错,此外,我还注意到……”如果确实观点迥异,则用比较的描述承认看法的不同。
第六、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对话促进决策和行动
对话非决策,是获取观点的过程,丰富的观点是为了正确决策和行动。当你拥有管理权时,对话后你能决定采取哪种决策方式,也可以直接用命令式,而权责不明时的决策可以采用顾问式、投票式、共识式进行决策。决策之后采取行动我们要充分考虑行动人、行动目标、行动时间、检查方法。尤其要记录结论、决定和安排的细节,用综合陈述法和行动人进行对话以促进行动。
总之,充分理解对话原则,刻意练习对话技巧,可以解决实际问题,尤其是提高风险话题的成功率,有助于打造凝聚力的团队或形成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但对话的套路并非重点,对话的最高境界应该是“用心若镜”,(语出《庄子。应帝王》“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对话中关注目标、提问也好,总结也罢,这些技术干货只是试探,试图让对话者可以从多角度去如实照见自己。“用心若镜”是希望对话者静下来,慢下来,退一步,前后左右,上上下下,仔细通过他人跟自己对话,看看自我,这个自我也许更为宽广、未知……,需要我们有耐心、有好奇,慢慢去发掘……,如此理解对话之道与对话之美,方能立德立言,虽久不废,我认为这才是“关键对话”的要义所在。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43635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