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教学计划(3)

实用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教学计划 篇5

  一、 基本情况分析:

  通过上学期的教学工作,我的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能够从容的面对课堂的各种突发的状况,与学生的相处也更加的融洽,初步建立了师生之间的友谊,学生也适应了我的讲课方式,能积极的在课堂表达自己的见解,同我讨论,形成了比较好的学习氛围,在这学期一定要继续的保持这种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工作能有更大的提高。

  上一学期四班学生的成绩一直很不理想,大部分学生的成绩都下降了,学习好的学生的成绩有很多也是毫无起色,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方法与态度也不好,没有清楚的认识自己和他人,不知自己该干什么,这与整个班级的学习气氛不好有很大的关系,尖子生少,两级分化较突出的状况依然存在。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跟平时的实际生活比较接近,在下一步的教学上要进一步改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进行探究性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思维,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师生在本期倍加努力,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教材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出发,在知识选材上,适当加强联系实际、适当降低难度,既考虑现代生产发展与社会生活的需要,又考虑当前大多数初中学生的学习水平的实际可能。在处理方法上,适当加强观察实验,力求生动活泼,既有利于掌握知识,又有利于培养能力、情感和态度,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的同时,获得素质上的提高。

  二、工作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通过常见的实力或实验,了解重力、和摩擦力。认识力的作用效果。能用示意图描述力。会测量力的大小。知道二力平衡条件。了解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通过实验探究,理解物体的惯性。能表述牛顿第一定律。

  b、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压强的概念。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知道物体浮沉的条件。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通过实验探究,初步了解压强和流速的关系。

  c、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以及它们的转化。通过实验探究,学会使用简单机械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

  2、过程和方法:

  a、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的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有初步的观察能力。

  b、能在观察物理现象或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的能力。

  c、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能利用不同渠道收集信息,有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

  d、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学习信息处理方法,有初步的信息处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能保持对自然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

  b、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c、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能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的喜悦。

  d、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不态度,不迷信权威,具有判断大众传媒是否符合科学规律的初步意识。

  4、成绩目标:

  平均分43分,优秀率15%,合格率75%。

  5、个人进修目标

  作为新教师我一定虚心学习,尽快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严格备课并遵照学校要求严格执行二次备课制度,逐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三、主要工作与措施

  要注意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了解他们的知识、能力基础,从实际出发进行教育,并且根据他们的反应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安排。由于学生的基础差异比较大,所以要注意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要针对他们的具体情况予以耐心帮助,鼓励多做物理实验和参加物理实践活动,使他们基本达到教学要求。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采取研究性学习等多种方式,培养他们的创造和探索能力。

  四、工作进度安排

  周次

  日期

  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1

  2.25-2.29

  力及其测量、弹力弹簧测力计、重力

  2

  3.3-3.7

  摩擦力、牛顿第一定律惯性、二力平衡

  3

  3.10-3.14

  第六章复习、测试、讲评

  4

  压强、液体的压强、大气压强

  5

  3.24-3.28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浮力、浮力的利用

  6

  3.31-4.4

  第七章复习、测试、 讲评

  7

  4.7-4.11

  期中复习

  8

  4.14-4.18

  期中复习

  9

  期中考试

  10

  4.28-5.2

  功、功率、动能和势能

  11

  5.5-5.9

  机械能及其转化、第八章复习、测试

  12

  5.12-5.16

  讲评、杠杆及其平衡条件、滑轮

  13

  功的原理、机械效率

  14

  5.26-5.30

  第九章复习、测试、讲评

  15

  6.2-6.6

  期末复习

  16

  6.9-6.13

  期末复习

  17

  期末复习

  18

  6.23-6.27

  期末复习

  19

  6.30-7.4

  期末考试

教学计划 篇6

  一、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备哲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多学科基本理论知识,以及具备较熟练教师职业技能的复合型应用人才。毕业生能在中等及其以上学校从事思想政治、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品德教育等的教育教学工作,以及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从事思想政治宣传、教育和管理等工作。

人才规格:

  1.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奉献精神,好学上进,善于合作。

  2.具有求真务实的学风以及较强的开拓意识和创新精神;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比较扎实的教育科学理论素养;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班级管理能力、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教育研究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具备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能熟练使用多媒体教学,计算机考试达到一级(含一级)以上水平;能规范流利地使用普通话,普通话测试达到二级乙等(含二级乙等)以上水平。

  3.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有广泛的社会科学知识和有关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具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分析、评价、解决现实社会问题和思想问题的能力。

  4.牢固掌握教育科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懂得教育规律,能够驾驭中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活动,胜任教学工作。

  5.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业的理论前沿、发展动态,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和较强的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工作能力。

  6.具有健康的体魄,达到国家规定的体育锻炼标准;具有良好的卫生习惯,良好的心理素质,正确的审美观和一定的艺术鉴赏力。

 二、学制与学习年限

  标准学制为4年,允许3—6年内完成学业。

三、学分要求与学位

  在允许修读年限内,本专业学生须修满170学分,毕业论文合格后方能毕业。修满总学分及学位课程,平均学分绩点在2.0及以上、外语考试达到学校规定方能取得法学学士学位。

  四、课程设置

  本专业总学时为2797学时(其中课堂讲授2655学时,实践教学按实际学时数的一半折算为141.5学时),共计180学分。 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教师教育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公共选修课程以及实践课程:

  1.公共基础课程共11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文科 高等数学、大学语文、大学英语、体育、计算机应用基础A、形式政策、军事理论、就业指导。共计853学时,占总学时的 31.8%;43学分,占总学分的25.3%。

  2.专业基础课程共9门:普通逻辑、普通心理学、伦理学、美学概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西 方哲学史、中国哲学史、现代社会调查与研究方法。共计535学时,占总学时的20%;30学分,占总学分的17.6%。

  3.专业课程共10门:宗教学、现代西方哲学、科学哲学概论、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 原著选读、中国哲学原著选读、西方哲学原著选读、哲学通论、康德哲学、黑格尔哲学。共计535学时,占总学时的20%;33学分,占总学分的 19.4%。

  4.专业选修课程:共分为限选课和任选课两类,其中限选课8门。大约选修612学时,占总学时的22.8%;至少修满34学 分,占总学分的20%。

  5.公共选修课程:要求所选择的公共选修课程不低于3门,共计约144学时,占总学时的5.4%;不少于8学分,占总学分的 4.7%。

五、实践课程

  共30学分,占总学分的17.6%。其中:

  (1)专业见习:安排在第二学期、第三学期的暑期进行,共3个月,计2学分;占总学分的1.2%。

  (2)专业实习:安排在第七学期,共8周;计8学分;占总学分的4.7%。

  (3)毕业论文:安排在第七学期和第八学期,共22周,计6学分;占总学分的3.5%。

  (4)社会实践与劳动:一般安排在假期中进行,计2学分,占总学分的1.2%。。

  (5)军训:2周,计2学分,占总学分的1.2%。

  (6) 志愿服务,不少于60小时,节假日由学生自主安排,计2学分,占总学分的1.2%。

  (7)课堂实践教学:计8学分,占总学分的4.7%;136学时,占总学时的5%。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3619316.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