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教学计划(2)

实用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教学计划 篇2

  教学目标

  1.理解二次根式的定义,并会应用此定义判断一个根式是否为二次根式;

  2.会运用二次根式中被开方数的非负性,求被开方数中字母的取值范围;

  3. 会运用二次根式的非负性求值。

教学重点

  重点:理解二次根式的定义;

  难点:二次根式的非负性的灵活运用。

教学过程

  一、回忆引入

  1、什么叫做一个数的平方根?如何表示?

  一般地,若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则这个数就叫做a的平方根。

  2、什么是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如何表示?

  正数的正的平方根叫做它的算术平方根。0的算术平方根平方根是0

  用 (a0)表示。

  3、平方根的性质:

  正数有个平方根且互为 0有个平方根就是; 没有平方根。

  二、探究新知

  探究一:

  1.请同学们认真思考以下几个问题,然后填空。

  (1)、塔座所形成的这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米。

  (2)、圆形的下球体在平面图上的面积为S,则半径为(3)、正方形的边长是。

  (4)、要做一个两直角边的长分别是7cm和4cm的三角尺,斜边的长应为 cm.

  观察上面的填空你认为所填的各式有哪些共同特点?

  方数。

  2.请你根据二次根式的定义,说说一个式子要想成为二次根式应该具备哪些条件?

  3.下列各式是二次根式吗?

  练习1:判断下列各式中哪些是二次根式?

  (1)1 (2)?16 (3)3?2 (4)?x(x?0) 2

  (5)(m?3)2 (6)a2?2a?2

  探究二、从二次根式的定义中你能知道被开方数及二次根式的取值范围吗? 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总结:被开方数为非负数,二次根式也为非负数,所以二次根式具有双重非负性。

  1.根据被开方数的非负性确定下列二次根式中字母的取值范围。

  例2:确定下列二次根式中字母的取值范围:(师生合作共享探究的乐趣)

  ?1a?1?211?2a?3?x?x?1

  归纳:求二次根式中字母的取值范围的基本依据:

  ①被开方数零;②分母中有字母时,要保证分母。 练习2:字母取何值时,下列二次根式有意义?

  (1)x?1 (2)2a?3(3)

  思考:

  当x是怎样的实数时,x2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x3 呢?

  小组讨论,代表发言,说出理由。

  练习:字母取何值时,下列二次根式有意义? 1(4)2b?1??2b x

  (1)(a?3) (2)?3x (3)24x (4)(21x2

  2.二次根式非负性的应用

  旧知迁移,若|x-3|与(y+3)2互为相反数,求x与y的值是 。 例:1.若x?3与(y+3)2互为相反数,求(x20xx)的值是 。 y

  2.若a?2?2b?7?0,则a?2b?

  三、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二次根式的定义及性质。掌握用二次根式的定义判断一个式子是否为二次根式,根据的二次根式的双重非负性能够求解被开方数中字母取值范围;能够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求二次根式的值。

  四、布置作业

  课本P5练习题,习题21.1复习巩固第1题。

  五当堂检测:

  1指出下列各式中哪些是二次根式?哪些不是二次根式?为什么

  (1)x2?1 (2)a?2?a?2?

  (3)a?b?a?b?(4)a

  (5)5m2 (6)m?n?m?n?

  2、当x取怎样的实数时,下列各数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1)x?1(2)?5x

  (3)4x(4) x?12x?1

  1

  b?a3

  、若(a2与|b+1|互为相反数,求的值。

  4、若a?2+b?3=0,则a2?b?

教学计划 篇3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架子鼓得大概来源及发展,并逐步掌握基础的演奏姿式及握槌方法,学习五线谱及打击乐中所要用的不同谱号及各种音符和时值。

  2、逐步加深和更专业学习架子鼓的基础练习以便作为艺术团后备学生。

  3、通过错综复杂的四肢配合,对学员的左右脑的开发和训练起到其他乐器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4、通过学习架子鼓,使得学员的性格更加开朗活泼,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勇气,提高智力和记忆力的发展。

二、教学对像

  5周岁以上儿童及成年人均可。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A、鼓基础

  1、架子鼓的介绍

  2、单击

  3、双击

  4、复合跳

  5、装饰音

  6、压奏

  7、重音移位

  8、节奏分析

  B、手脚协调

  1、三大件基本功复合练习

  2、三大件力度比例与控制

  3、手脚平衡练习

  4、三种速度的技术练习

  5、节奏内容组合及变奏

  6、基本节奏练习要点

  7、SOLO练习要点

  8、提速

  9、多种节奏风格演练

  10、即兴创作

  C、架子鼓考级教程由浅入深的按教学计划进行学习

  D、让学员在学习中经常参加乐队合练的活动,从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及灵感

  E、学员在学到一定程度后,定期对学员进行考级、升级等测试。

四、教学方式

  单人授课和小组授课

五、升级评定及考级方法

  完成老师指定的练习项目及曲目,根据综合评定,决定是否升级和进行中国鼓手联合会的等级考试。

教学计划 篇4

   一、教材分析

  新编《科学》三年级下册是在三年级上册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小学三年级上册是科学教材的起始册,选择的教学内容是以学生“有系统的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例如,在教学内容中设计了“观察大树”和“寻访小动物”等活动。作为这一线索的延续,三年级下册的主题确定为对“物质特征和变化的观察”,在这一册中共安排了“混合”、“空气”、“植物的一生”、“动物的生命周期”、“沉和浮”、“溶解”等六个单元。

  混合单元着重引导学生对物质混合的现象进行观察,认识有些物质混合后其中的各个成分不会发生变化,而有些物质混合后会生成新物质;初步建立混合物的概念;亲自动手制造混合物并学习对固体混合物进行简单分离的方法。

  空气单元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证明空气的存在,并通过一系列的动手操作活动,帮助他们认识空气作为物质的一般属性。并设计了有关认识空气的特殊性质的探究活动,最后一课时则引导学生探讨空气和人类生活的关系。

  植物的一生单元引导学生经历种植凤仙花的完整过程。通过对凤仙花各个生长期不同形态特征的观察,帮助学生建立植物生长周期的概念,并引导他们学会定期观察、记录以及分析数据的方法。

  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引导学生经历养蚕的完整过程。通过对蚕各个生长时期不同形态特征的观察,帮助学生建立动物的生命周期概念,感受生物的生命过程并学会描述这个过程。

  沉和浮单元主要涉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哪些因素有关、怎样改变物体的沉浮及如何利用沉浮的原理来制作小船和潜艇等问题。

  溶解单元从观察食盐和沙在水中的变化开始,引导学生进入对溶解现象观察、描述的一系列活动之中。如怎样加快溶解,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溶解在水中的食盐能否重新分离出来等。

二、学生分析

  1、三年级儿童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学学习的起点,他们对花鸟鱼虫、日月星空的好奇心,只要善加引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

  2、通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对《科学》这门课已经有所了解,知道科学课是由一个一个的活动组成,这是令他们喜爱的。但是他们却常常不能自觉作好课前准备。

  3、虽然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已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但是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有待提高,学生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内在,难以把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4、对实验感兴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

  5、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缺乏对科学学科重要性的认识。

  6、本年级共7个班,1班是小班26人,2~7班是大班,每班都有57或58人。

三、教学要求与评价

  1、学生在活动中能正确进行物质混合与分离操作,能按观察物质混合与分离的基本程序进行观察,能根据事实说明物质混合后是没有变化,还是发生了变化;能应用学到的知识研究土壤,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了解土壤的成分;能利用身边的材料制成一两种混合物。

  2、教师能够和学生一起准备用于探究活动的足够的材料,如薄而透明的塑料袋、水槽、玻璃杯、废纸、抽气筒等。教师的引导应能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望。教师应能够给学生的每一项探究活动以比较充分的时间保证,使学生的感受、思考、表达等都能得以比较充分地进行。学生在经历探究活动的基础上,知道空气是一种透明的物质,没有一定的开关和体积,但具有质量;知道固体、气体、液体的主要区别;知道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力等;同时,潜移默化地意识到,借助于可见的物质媒介可以发现并研究不可见的物质;意识到通过搜集、整理和分析资料,也可以获得对一些问题的认识。

  3、通过亲历种植、培养凤仙花的活动,认识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及种子,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知道一粒种子能够发育成一株植物,并再次结出多粒种子,从中理解植物生命周期的涵义。在活动过程中,使学生领悟珍爱生命的意义,知道爱护花草树木,学会持续地、多方面地对一事物进行观察,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学会与人合作;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懂得栽培植物的正确方法;学会用数据、图画、语言描述等方法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运用整理信息的方法发现事物变化的简单规律。

  4在养蚕的活动中发现生命的发展变化,及动物和食物、动物和环境等多方面的认识,并通过养蚕的活动经历和体验,进行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在经历对蚕进行养育的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观察和描述,能按蚕的不同生长时期进行动态观察、细节观察,能对蚕的身体变化进行比较和测量。能在活动过程中提出问题,发现更多的观察内容。

  5、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乐意以各种不同形式参与到一系列的观察研究活动中,获得各种观察研究活动的经历,能在小组或班级里交流自己的观察研究发现;能获得关于物体沉浮与物体大小、轻重关系的认识,感受到物体沉浮与液体的关系;能解释一些简单的沉浮现象。能按要求设计、制作出简单的小船和“潜艇”。

  6、引导学生从观察身边的物质开始,研究观察物质之间相互混合、溶解的现象;鼓励学生对观察研究活动中观察到的各种现象、结果进行想像并作出自己的解释;激励学生在课外独立进行一些物质之间的溶解和不溶解的观察活动,以及对饱和溶液的分析、结晶过程的观察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培养他们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渗透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引导他们科学地进行观察和实验,让他们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并不断保持和发展他们探究周围事物的举和爱好。

四、改进教学的具体措施

  1、运用新课程理念,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

  2、认真钻研教材、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运用多种评价手段,以激励学生的探究兴趣。

  3、鼓励中国学习联盟胆猜想,对一个问题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教育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前先思考行动计划,包括制定步骤、选择方法和设想安全措施。

  4、注意搜集第一手资料,教会学生观察、测量、实验、记录、统计与做统计图表等方法。

  5、组织好探究后期的研讨,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注意指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教师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

  6、充分运用教具、挂图、音像教材进行直观教学,尤其要组织好每一个观察认识活动,让学生去亲身经历、体验每一个活动。

  7、发挥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有着广泛而又密切联系的特点。注意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尤其重视解决那些与学生关系密切的实际问题,从中让学生体会学习科学的价值。

五、教学进度表

  周次教学内容

  1、混合身边的物质(一)

  2、混合身边的物质(二)

  3、分离混合物

  4、研究土壤

  5、了解空气

  6、被压缩的空气、流动的空气

  7、空气和我们的生活、单元评价

  8、种子变成芽

  9、芽长成苗、开花了!结果了

  10、果实和种子、单元三评价

  11、迎接蚕宝宝的诞生、可爱的蚕宝宝

  12、蚕宝宝变了新模样、蚕的生命周期

  13、单元4评价

  14、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5、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造一艘小船

  16、冷水与热水

  17、热胀冷缩

  18、温度和温度计

  19、测量物体的温度

  20、单元6评价

  21、学期总结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3561680.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