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到了惜阴书屋的侧面,我们沿着这个长方形荷花池走去。池边是清晖园古建筑中的精华所在,仿照清代珠江河上的紫洞艇建成的“船厅”。建有二座楼舫,分船头、船舱和船尾,这在我国建筑设计上是唯一的派例。传说当年园主人有一位千金小姐,貌美如花,举止贤淑,精通诗书,善弄琴画,父母视若掌上明珠,特建此楼作为小姐闺阁,故别称“小姐楼”。船厅尾部相近的一座叫“丫环楼”。从丫环楼到小姐楼,虽近在咫尺,却要通过架空的走道,几经曲折才能到达船舷。船舷左前方伸出一条游廊,与惜阴书屋相连。登上小姐楼的路径也就隐藏在这条游廊里头。大家可以跟我登楼览胜,站在船头,左右有两口池塘,组成绿树碧水的景观,人好象站在船上,而船恍似停在水乡岸边,船头左边栽有一棵古沙柳,仿佛稳着大船一根竹竿,古沙柳边还栽有百年紫藤一株,好象缚在竿柱上的一条固定船只的缆绳。踏进船厅,前舱和内舱之间,以镂空成芭蕉双面图案的木刻落地挂作间隔,芭蕉树下的石上各刻有两只蜗牛,栩栩如生。厅内窗户的格子以竹树图案的木雕装饰,人在厅内仿佛可以感受到珠江三角洲的田园气息。
回到荷花池边,这里的一圈建筑分别是六角亭、碧溪草堂、澄漪亭。水塘北侧是一座六角亭,近水三面设有“美人靠”,可以凭栏而坐,亭入口处挂有即景木刻对联:“跨水架楹黄篱院落,拾香开镜燕子池塘”,亭内高悬清代安徽著名书法家、雕刻家黄士陵所题“绿杨春院”的匾额。亭两旁种有水松,这两棵水松已有一百二十多年历史,据说可能是顺德境内最古老的水松呢。
碧溪草堂始建于清代道光年间,是当年园主人主要起居室,其正门为圆洞形,学名叫“圆光罩”,门框镂成两束交叠翠竹状。两扇门的下方各刻有四十八个“寿”字,字字形态不同,称为“百寿图”。那各位有没有想过,这里明明只有九十六个寿字,何以称为《百寿图》呢?相传《百寿图》的制造还有一段掌故。话说,乾隆年间顺德有个十分聪明的工匠,当年清晖园园主就是请他来雕刻《百寿图》的。工匠一时疏忽设计错误,每边只排下四十八个寿字。完工验收时,园主怎么也数不出一百个寿字出来,于是勃然大怒。工匠急中生智道:“老爷您有所不知,之所以这样安排,内中是大有玄机的。我们中国人讲究寿不能满,满招损。‘九’就是‘久’,‘六’就是‘禄’,‘九十六’也就是‘福禄长久’的意思。大吉大利啊,老爷!”园主人想了想脸色开始多云转晴,但依然有些不甘心:“你说得倒也有道理。但当初我要的是《百寿图》,现在只有九十六个寿字,还算得是《百寿图》么?”工匠一听,又心生一计:“当然算啊。九十六个寿字那是明摆能看见的,还有四个是藏起来的。常言说得好,藏寿长寿嘛。”园主人忙问:“藏在哪里?”工匠道:“您看这左边四十八个小寿字,合起来就是一个大寿字,右边的四十八个小寿字也暗藏着一个大寿字。”园主人又问:“那还有两个呢?”工匠道:“老爷您做这《百寿图》,目的不就是想长寿么?所以有一个寿字就藏在您在身上;而我为您刻《百寿图》我也想长寿,不能把‘寿’字用尽了,所以有一个寿字便藏在我身上。这合起来不就是一幅完完整整的《百寿图》么?”园主人听后顿时笑逐颜开,加倍付了工钱。机灵的工匠也长松了一口气,欢欢喜喜的回家去了。为配合镂在门框上的翠竹,窗下还做了一幅阴纹大砖雕,刻有几竿竹树,题为《轻烟挹露图》的竹石画,题词是:“未出土时先引节,凌云到处也无心”,作者是龙廷槐之子,嘉庆二十二年进士(1817年)龙元任,画中之意是“水火无情”,该房屋曾于道光年间被火毁过,后于道光二十二年(1846年)重建,元任藉此作书画,警教后人注意灯火安全。一九五九年以后,这里曾接待过薄一波、郭沫若、何香凝等知名人士。郭沫若先生于一九六二年下榻此堂时作有《游清晖园》七律,诗曰:“弹指经过廿五年,人来重到凤凰园。蔷薇馥郁红逾火,芒果葱茏碧入天。千顷鱼塘千顷蔗,万家桑土万家弦。缘何篁竹犹垂泪?为喜乾坤已转旋。”
就在碧溪草堂之畔,有一株老迈而苍劲的龙眼。细心留意一下,这棵树的树干只剩下几层树皮连着上面的树枝,而上面却枝叶茂盛,它们之间只靠树皮上的气根相连,实属罕见。据说是当年的龙家主人亲手种下的,至今已有210多年了,是清晖园中最老的一棵古树。老树每个枝上有十二片叶子,至今仍每隔一年就会开花结果一次。据品评古树的专家所说,这老树很有灵气,护佑了当年龙氏居住于清晖园中的五代子孙可以繁荣昌盛呢。
突出水池的是澄漪亭,临水一面刻有“临江缘山池沿钟天地之美,揽英接秀苑令有公卿之才”的对联,此联原为龙渚惠岳父、顺德咸丰探花、礼部兼工部右侍郎、大书法家李文田所书,因日久而损毁,现挂的是广东书法家关晓峰重写的。这个澄漪亭最大的特色在于它的门窗,八扇巨大的屏门一旦打开,亭外的景色尽览无遗。即使是关起门窗来,上面镶嵌的“明瓦”也可透进光线,显得古朴幽雅。这种明瓦是用贝壳磨薄制成的一种很有岭南地方特色的天然材料。这些门窗上、天花内的贝壳,都有是明朝后期一直保留到今天的古物,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可算得上是清晖园内最有发言权的历史见证人。
绕着荷花池走了一大圈,我们从这一扇小门转过去,就可发现这里面别有洞天,已是清晖园的“读云轩”景区了。大家请回身看看刚才走过的小门,这可是清晖园现今保存最古老的门口,建于清代嘉庆年间,门额上面“清晖园”三字是按李兆洛的真迹托版。大家觉得这几个字与正门口的题字在书法方面是不是如出一辙呢?站在这个小天井里,左边墙上是一幅栩栩如生的灰塑,名为《白木棉九如图》,画面上九尾大金鱼活灵活现,左上角数杂白木棉含苞待放。据长者回忆,清晖园古时有三大宝:大金鱼、白木棉、百寿图。遗憾的是,时过境迁,现今只存百寿图了。因此重修清晖园时特别制作了这幅灰塑,以为纪念。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30478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