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大学生就业的论文(2)

实用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大学生就业的论文2

  [摘要]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教育体系的改革,我国高等教育愈发普遍,随之,“就业难”也成为了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虽然导致这个问题产生的外界因素很多,但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会表现出不同的心里素养,往往才是就业最关键的原因之一。为了能很好地做好大学生就业心理指导工作,本文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出发对大学生的就业心理进行探析,旨在找出大学生就业心理的误区,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就业心理

  面对当前严峻的社会形势,如何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看待大学生就业心理,值得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思考和探索。为了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就业心理的探析,可以更好的进行引导和教育,同时可以通过学习和辅导帮助大学生提升自身修养和自我评价能力,促进其个性的独特发展,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

1大学生就业心理现状

  1.1期望过高

  期望过高的就业心理是指一些大学生在求职就业过程中,一方面在于大学生在选择就业岗位的时候,更多的人倾向于薪酬高、福利好、吃苦少的无压力工作,对于社会更多的基础性的、底层的工作大部分毕业生都采取的是逃避的态度,总想要最好的工作,没有真正的对自己、对工作的一个正确的态度,一份责任心。另一方面是对自身的能力和素质估计的不足,好高骛远认为自己可以胜任很好的工作,也就产生了对用人单位提供的薪资待遇和其他相关报酬没有达到自身期望值的现象,身边有同等就业的同学有很好的工作待遇就期待于自身,没有结合实际,所以就会造成大学生“好工作找不到,一般工作嫌不好”的就业困局。面对现阶段激烈的求职竞争,大学生应该放下身段,积极从事基层工作,打好基础。

  1.2规划不充分

  大学生没有清晰的职业目标,不能正确评估自身能力和思考兴趣导向以及就业意向,容易受到同学就业和社会大众心理等因素影响,盲目跟从就业。不能突出自己的优势,缺乏针对性,降低了求职的成功率。这不仅影响了大学生自身的求职就业,也为国家对于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形成了一定的缺失。

  1.3就业恐惧

  就业恐惧症,大学生在面临就业的时候产生茫然,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适合干什么,自己想干什么,从而开始惧怕和恐慌。有些甚至在学习后认为自身的能力和知识还不足以应对工作,工作能力不够优秀,没有办法面向社会激烈的岗位竞争,这种不自信直接导致学生缺乏自信,同时不敢主动的推荐自己,没有办法主动积极地去竞争用人单位的不同岗位,这样无形中就丧失了其主动的优势。这种状态下无形中就使大学生本人陷入了就业难的困境,他们无法根据就业的压力和形势进行客观准确地评价自身优势与“短板”。

  1.4压力过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就业制度的不断改革,日渐激烈的就业竞争,对大学生的知识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近年来就业结构化矛盾日益突出,就业难度日趋增大,导致大学生产生恐惧心理、自卑心理、自傲心理、攀比心理、从众心理等。

2大学生就业心理成因分析

  2.1高校对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不够重视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系统性的就业指导,而且学校是将学生和社会联系起来的一个桥梁,高校作为一个“小社会”,在这个大环境下,学生们在认真刻苦学习知识的同时,内心也在逐步成熟,各方面抗压能力逐步加强。所以,进一步丰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觉悟,不仅能帮助大学生顺利缓解就业方面的压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还可以为高校本身提高综合就业率。

  2.2家庭对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增大

  家长作为子女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一分子,具有较大的影响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庭不在少数,甚至有些家长将自己年轻时未完成的理想施加于子女完成,却忽视了家庭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父母的期望值越高,带给子女的心理压力越大,盲目给子女定了发展的方向。于是大学生忽视自身能力水平,盲目选择标准高、层次高的招聘单位或岗位,结果增加了就业失败的可能性。

  2.3大学生对就业没有充分的准备

  面对各种各样的招聘会、招聘信息,大学生能否正确的过滤就业信息,找到合适的岗位,成为了一个个接踵而至的挑战。往往大学生会由于心理准备的不足导致一遇到问题就退缩,没有自信面对,从而和别人对比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缺乏相当的心理承受能力,反反复复,内心落差越来越大,心理问题大于能力问题,导致就业愈发困难,此时更应该多注意来培养大学生的心理素质,进一步加强自身的抗压能力,使其更好的直面压力,增加自身下意识的锻炼心理抗压的能力,不断增强自信心,以良好的就业心态,来抵御外来世界给予的压力,使其自身保持平和、理性的心态面对就业,早日就业。

  大学生就业的论文3

  摘要大学生就业难不仅与当前的就业形势有关,同时大学生的就业取向也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运用调查问卷法对大学生的就业取向及其影响因素从个人属性、人力资本、先赋资源、物质资本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从大学生自身、家庭、高校、政府等四个角度提出相应建议,促进大学生形成合理的就业取向,促进大学生就业。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取向;影响因素

  面对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研究大学生的就业取向及其影响因素一方面有助于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提高大学生就业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通过大学生就业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促进社会稳定。本文采用网上问卷的形式进行随机抽样,以山东理工大学应届毕业生为调查对象,其中涉及不同学院、专业、性别、户口等等,本次问卷共回收102份。根据有效问卷进行样本信息描述,以及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深一层次分析。

一、大学生就业取向分析

  大学生就业取向属于一种心理上的范畴,指大学生对于找工作的一种心态、观念。一般来说大学生的就业取向可以从就业去向和就业期望两个角度来分析。

  (一)大学生就业去向

  第一,企业求职。企业求职是大多数大学毕业生所选择的去向。企业求职有更多的就业岗位、就业机会可供选择,更早地步入社会,可以自己养活自己,减轻父母亲的负担。第二,继续深造,如考研、出国等。考研的原因有的是对学科感兴趣,或者迫于当前的就业形势、父母的压力,或仅仅为了获得学历。第三,公务员和事业编。近几年考公务员和事业编的热度一直持续不降。公务员、事业编工作较为稳定,福利保障好,工作环境舒适。第四,创业。随着大学毕业生人数剧增,更多的大学生选择创业。这既有利于减轻自己的就业压力,也可以带动社会人就业。

  (二)大学生就业期望

  1.就业地区:样本中期望在东部沿海地区就业的大学生比例为53.92%;希望在家乡就业的比例为34.31%;期望在中西部以及农村的比例均为1.96%。大学生所期望的就业地区呈现出地域的不平衡,较多的毕业生选择在东部沿海就业,这也就造成了东部地区就业人数供大于求,农村以及中西部地区就业供不应求的形式。2.就业单位:样本中期望在党政机关工作的大学生所占比例最大为31.37%,其次是自主创业所占比例为24.51%,再次是期望在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工作所占比例分别为19.61%、11.76%,民营企业、个体、私营企业所占的比例较小。大部分大学毕业生都想去大中型企业,期望较为稳定的、福利待遇较好的'工作。其次,想要自主创业的大学生所占比例较大,看出现在大学生创业意识较强。3.就业薪资:样本中期望工资为5000元以上的比例为55.88%;期望工资为4000-5000元的比例为27.45%;期望工资为3000元以下所占的比例为16.16%。由此可看出,期望工资为5000元以上的大学毕业生超过了样本的一半,就业工资的期望相对较高。由上述对大学生期望的就业地区、就业单位、以及期望工资三个方面的就业取向分析结果来看,大学生期望在沿海经济发达的地区就业,期望去工资更高、待遇更好的单位工作,所期望的工资偏高。大学生这样的就业取向在外界就业形势不好的基础上,更加大了就业的难度。

二、影响大学生就业取向的因素分析

  不同大学生的就业取向不同,如对于大学生选择企业求职来说,他们所期望的就业地区、就业单位、期望工资是不同的。

  (一)个人属性对大学生就业取向的影响

  个人属性是指个人所固有的、不会发生改变的本质特征。本文从性别、生源地、专业等三个方面来分析个人属性对大学生就业取向的影响。1.性别因素:调查样本中男性和女性大学生大部分选择东部沿海地区和家乡就业。男性大学生选择在东部沿海地区就业所占比例为58.49%,女性大学生所占比例为48.98%,男性大学生选择在家乡就业所占的比例为32.08%;女性大学生所占比例为36.73%。由上述分析结果看,男性大学生选择在东部沿海地区就业所占的比例大,男性大学生可能会更想去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就业。而较多女性大学生更期望留在家乡就业。性别的不同会影响大学生期望的就业地区。2.生源地因素:来自城市的大学毕业生想创业的比例最高为44.44%,而县城和农村的这一比例较低,来自城市的大学毕业生家庭经济条件和物质基础相对较好,社会关系更加广泛,可以为子女创业提供资金支持,提供更多的就业、创业信息。来自农村和县城的毕业大学生,期望在党政机关的比例最高为33.33%,他们相对于城市的大学毕业生来说,他们的资源相对较少。大学生生源地的不同对期望就业单位有影响。3.专业因素:文科和理工科大学生期望的工资差异较大,文科大学毕业生期望工资明显低于理工科学生。理工科大学毕业生期望工资在5000元以上的比例最大,为75.47%,期望在工资在4000-5000元工资的比例仅为16.9%。文科大学生期望工资在5000元以上的比例为34.69%,期望工资在4000-5000元工资的比例最大,为38.78%。理工科的知识相对于文科来说,更加偏向于技术性、应用型,国家发展离不开理工科的人才,促进经济发展,创造社会价值,不断进行科技创新。

  (二)人力资本对大学生就业取向的影响

  大学生就业的人力资本是指大学生在教育、经验、身心素质等方面的投资,而获得的知识、技能的积累,高校的教育以及大学生自我的投资都对大学生就业资本有很大影响。本文从大学生的学习成绩、是否担任过学生干部以及工作经验(兼职、社会实践)等三个方面来分析人力资本对于大学生就业取向的影响。1.学习成绩因素:样本中成绩很好的大学生选择党政机关所占的比例为57.14%,随着成绩越来越差的大学生选择这一岗位的比例越来越少,成绩好的学生会有更大的人力资本。成绩较差的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所占的比例最大,成绩较差的学生在找工作方面或许会有些劣势,他们更想通过创业等方式就业。大学生成绩的优异对期望单位有影响。2.学生干部因素:在当过学生干部的大学生中,期望工资在5000元以上的大学生所占的比例52.94%,期望工资在4000-5000元所占的比例为35.29%;在没有当过学生干部的大学生中,期望工资在5000元以上的大学生所占比例为56.47%,期望工资在4000-5000元所占比例25.88%。由上述分析结果看出,大学生是否当过学生干部没有对期望工资产生影响。3.工作经验因素:期望工资在5000元以上的大学生,工作经验非常多的所占比例反而最少为50%,工作经验非常少的所占比例反而最多为66.67%。工作经验多,或许知道工作的艰辛,也了解一些工作基本的工资,更现实一些。大学生工作经验的多少,对其期望工资是有一定影响的。

  (三)先赋资源对大学生就业取向的影响

  大学生就业的先赋资源一般是指家庭给予的资源以及社会关系,本研究主要从家庭给大学生就业带来的先赋资源来阐述的,从家庭背景、社会关系等方面来分析先赋性资源对大学生就业取向的影响。1.家庭背景因素:所调查的大学生中认为家庭背景重要的大学生占55.89%,认为重要性为一般的大学生比例为29.4%,认为家庭背景不重要的大学生仅为14.7%。超过一半的大学生认为家庭背景对于就业来说是重要的,拥有良好的家庭背景可以获得更多的关于就业的资源,比如更容易获得就业信息,更容易找到工作等等。2.社会关系因素:由调查结果来看,约70%的大学生认为社会关系对于就业来说是重要的,认为重要性一般的大学生所占比例为25%,认为不重要的大学生所占比例仅为4.5%。拥有丰富的社会关系这一资源,在就业中可能会获取更多的就业信息、就业渠道、就业机会等。

  (四)物质资本对大学生就业取向的影响本研究中大学生就业的物质资本主要是从家庭的收入来进行分析的,家庭收入对大学生的就业取向有一定的影响。对家庭月收入与大学生期望月工资进行皮尔逊相关分析得出,大学生家庭月收入与大学生期望月工资有相关关系。家庭收入较高的大学生所期望的薪资更高。

三、优化大学生就业取向的政策建议

  (一)大学生形成合理的就业取向,提高自身就业能力

  首先,大学生要树立一个合理正确的就业观。大学生应根据当前的就业形势、市场的需要以及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定位,不要眼高手低,应先就业后择业。其次,大学生要提高自身的知识、技能、素质等就业能力。专业基础知识方面应该稳扎稳打,同时要学以致用,积极开拓创新,这样才有更大的资本去获得更好是我工作。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学习怎样与人良好的沟通,扩大朋友圈,在实践中我们可以锻炼自身的能力,同时发现自身的不足。

  (二)挖掘和利用家庭资源,重视家庭教育指导

  家庭背景与其衍生的社会关系对于我们就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能为大学生提供最可靠的就业资源。首先要挖掘和充分利用家庭这一资源,这样可以降低在找工作时花费的就业时间、金钱、精力等成本。目前仍有很多家长来决定孩子干哪一行,做什么工作,虽然父母经历过找工作的经验,听取父母的意见是正确的,但是不要完全忽视市场需求、以及自己的期望爱好。另一方面有些家长完全忽视孩子在就业方面的教育和指导,不能及时的疏导孩子就业的心理压力。所以应重视家庭教育,培养孩子合理的就业取向,在由孩子自主决定时,结合家长指导以形成良好的就业取向,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三)高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取向,完善就业服务体系

  学校应对大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就业指导,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市场需求,有利于大学生树立一个合理的就业取向,根据实际情况来择业。开展对大学生的就业心理、求职技巧、职业规划等方面的指导,如成功校友的讲座,定期心理辅导,有利于大学生形成一个合理的就业观。另外,学校应和校外企业单位合作,定期举办校园招聘会,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就业,提高就业率。

  (四)政府制定政策重点扶持,发挥舆论导向作用

  首先政府应增加就业岗位,制定相关政策,形成合理的就业市场机制。通过出台政策促进就业市场形成公平就业的氛围,引导大学生减少使用不合理的就业方式就业。然后政府根据当前中国的经济发展形势,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及地区性矛盾,对在中西部地区以及贫困山区、农村就业的大学生给予政策上的扶持,对基层创业的大学生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如减少税收、资金补贴等等。最后政府应形成正向的舆论向导,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取向,公务员、事业编等工作虽好但是岗位太少,不要以旧的思想观念来束缚自己,要形成新的就业思维模式,根据社会的需要实现自身价值。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971970.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