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企业员工的工作疏离感与心理契约的关系研究论文(2)

实用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三、讨论

  (一) 员工的心理契约与工作疏离感现状总体而言,员工心理契约实现程度和工作疏离感水平处于中等水平。员工的不同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职位高低导致员工工作能力不尽相同,这可能会影响员工的心理契约和工作疏离感。从表4 可以看出,婚姻状况不影响员工心理契约得分,也就是说,无论员工有无婚姻,跟他们的个人发展、物质交易、人际关系和工作特征都没有显著关系。由表5 可以看出,婚姻状况明显影响员工的工作疏离感得分,不同婚姻状况的员工在无价值感、不满意感、非充实感、无力感和无意义感这五个因子的得分上存在显著差异,即员工有无婚姻事实跟他们认为工作有无价值、满不满意、充不充实、有无力量和有无意义有很明显的关系。特别是在无意义感这一得分上能看出,未婚员工比已婚员工无意义感更强烈。这也印证了Evans以及台湾马立秦等学者的研究结论。Evans( 1992) 发现未婚员工多属年轻人,他们对于工作疏离感倾向于运用社会支持来应对,但因其缺乏婚姻方面的社会支持力,所以无法缓解工作疏离感; 马立秦等( 1984) 发现刚加入工作组织的成员因为年轻,在工作上难有表现自我的机会,容易对工作产生疏离感。

  (二) 员工的心理契约与工作疏离感关系研究由表6 可以知道: 员工的心理契约和工作疏离感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心理契约工作特征因子与工作疏离感的不满意感因子相关系数为- 0.067,差异不显著,其余各维度之间呈现显著的负相关。这说明员工心理契约可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员工工作疏离感。员工的心理契约本质是对承诺与义务的一种主观感知,工作疏离感是在工作情境中产生的消极心理状态。产生这种消极心理状态的原因可能是企业的实际需求与员工的内心期望不一致造成的,排除个体因素原因,员工的内心期望直接来源于对企业承诺和义务实现的主观感知。Freese & Schalk( 1996) 的研究表明员工感觉到的组织的责任水平越高,员工对于工作和组织的承诺也越高,员工的离职意向也越低,组织的责任水平直接影响到组织承诺以及员工心理疏离感。

  也就是说,组织的责任水平与组织承诺呈正相关,与企业员工的心理疏离感呈负相关。由表7 独立样本T 检验的结果来看,心理契约低分组工作疏离感得分均高于高分组,这表明低分组与高分组在工作疏离感各因子得分上差异显著,且低分组在工作疏离感各因子的得分显著高于高分组。表8 的心理契约低分组和高分组工作疏离感各因子T 检验p( 双侧) 值也进一步验证了两者之间的负相关关系。由表8 我们可知,心理契约中工作特征( 这里的工作特征泛指与工作有关的各种属性与因素) 因子对工作疏离感中的无价值感、被控制感、无力感、束缚感因子存在极其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即工作对被调查者而言越有趣( 工作特征得分越高) ,被调查者越不容易产生无价值感/被控制感/无力感/束缚感( 无价值感/被控制感/无力感/束缚感因子得分越低),这也印证了Marx 等人的研究结论。Marx 等认为,如果员工所从事的工作缺乏自主性且单调乏味,员工不得不牺牲自己的自由意志和兴趣屈从于自身所从事的工作,就会体验到疏离感; Banai & Moshe( 2002) 研究发现员工对工作特征的感受程度越高,则工作疏离感的感受程度越低。另外,大量的研究也发现,重复性工作———如流水线那样与机器保持同步的工作以及受严格监督的工作会使人产生工作疏离感。

  还可得知心理契约中工作特征因子对工作疏离感中的不满意感存在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这表明工作对被调查者而言越有趣( 工作特征得分越高) ,被调查者越容易对工作产生不满意感。其原因有很多。一方面,有时候人们对工作的兴趣越大,就越会尽力去完成自己的工作,对自己的要求也就越高,要面对的问题也会随之增多,但是自己完成工作的效果不如期望中的那么好,又或者根本就没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时,就可能对工作产生抱怨和不满意感。另一方面,有的人自身可能对工作相当感兴趣,却因为一些外界因素对工作产生了偏见。由于受教育程度不一致,他们在工作中不能辩证地看待人和事,对待生活缺乏正确的态度和观念,从而对自己的工作产生不满意感。从表8 我们还可以看出,个人发展对工作疏离感中的不满足感、非充实感、无力感、无意义感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这表明如果企业能够更多地实现对员工个体发展的承诺,比如,让员工参与决策、向员工提供升迁的机会和职业发展的空间、帮助员工学习更多的技能等,让员工感觉到自己存在的价值,那么就会增加员工的满足感和充实感,员工也能更多地感受到满足和有意义,减少无力感与无意义感。此外,从表8可看出,物质交易对束缚感存在较为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这表明企业实现物质( 薪水、保险等) 承诺越高,员工越易感到自己被工作所束缚。

  因为可能有的员工只是将工作作为交换物质的等码,过于看重财物,所以企业给出的物质承诺越高,对这些员工的诱惑越大,进而导致员工对工作本身失去兴趣,将工作与生活分离开,并将劳动合同看作卖身契。此时,员工会感觉到很大的压力,不能正确地面对奖励。当员工仅仅为物质努力工作时,就会感觉失去自由,自然就会产生一种束缚感。在企业面临全球化、重组和精简的严峻考验之下,员工的工作量和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可能导致心理契约的破坏。心理契约的破坏会导致员工工作表现消极,工作疏离感加剧,最终产生高离职率。

  对此,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应该严格遵守现代企业管理原则,采取有效措施来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对工作的满意感,更好地激发他们的上进心。随着时代的变迁,心理契约的管理和如何降低工作疏离感将会被人力资源管理者更加重视。心理契约不是静止不变的,不同的阶段和环境下,同一对象的心理契约也会有差异。这为心理契约的管理和干预提供了可能。企业管理者可以从心理契约方面入手,调节好员工与企业的关系,尽可能地满足员工需求,促使其更加努力地工作。通过心理契约的管理和干预使企业与员工之间形成良性循环,最终有效地降低员工的工作疏离感,实现双赢。四、结论

  由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企业员工心理契约实现程度和工作疏离感水平处于中等水平;

  2. 婚姻状况不影响员工心理契约得分,但影响工作疏离感得分;

  3. 员工的心理契约和工作疏离感存在一定程度的负相关关系;

  4. 心理契约中工作特征因子和个人发展因子对工作疏离感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

【关于企业员工的工作疏离感与心理契约的关系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1.酒店心理契约的运用论文

2.浅谈心理契约的高校班级管理论文

3.基于高校师资管理中心理契约的分析论文

4.基于员工心理契约的影响探究论文

5.心理契约的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期心理辅导论文

6.公共关系研究论文

7.新生代员工心理契约与工作投入的关系研究论文

8.大学生基于心理契约的医学科技论文范文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304239.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