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研究的成果
阅读“五个一工程”的尝试实验取得了四大成果:
5.1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使学生养成了阅读的习惯。于漪老师说:“教师如果有本领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求知欲激发起来,教学就成功了一大半,学生学会学习语文就有了良好的起点,就不以为苦,从中获得乐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也如是说。课外阅读从一个方面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在不同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学习高中语文的兴趣。事实也正是如此。经过一学年的训练,我班学生对于课外阅读的喜欢比例已由学初的28%提升到学末的96%。大家都深切地感受到了课外阅读给他们带来的种种益处、乐趣。有83%的同学认为经过一年的培养,已基本养成了经常阅读的习惯,从而为学生终生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5.2完成了阅读积累,开阔了视野,增强了语感能力。阅读的本质就是“读”,阅读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终身具有的阅读能力,而阅读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广泛的阅读和日积月累,重视学生课外阅读不失为提高语文综合素质的一条有效途径。阅读“五个一工程”一年提供给学生的阅读总量达到了200多万字,有50%的同学阅读总量达到150万字以上,有26%的同学达到100万字以上,其余同学也在70万字左右,远远超过新课标要求高中三年阅读150万字的要求。面对如此大量的阅读要求持赞成的同学高达90%,认为量有些大的只有10%,不赞成的为0。有84%的同学认为阅读开阔了视野,积累了知识。有55%的同学认为增强了对文章的感悟力和理解力,是培养语感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有61%的同学认为提高了分析和鉴赏的能力。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认为“西洋的语言是法治的,中国的语言是人治的,要习得以‘人治’为主要特征的汉语文能力,积累语言素材,培养语感是一条非常重要而有效的途径。”“五个一工程”阅读中“读读——说说——抄抄——背背——写写——讲讲”的方式方法也切合了时下被语文界认同的语感培养模式。
5.3顺应了教育改革,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以“讲析”为主要特征的课堂阅读教学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就是把学生当成纯粹的“听客”或“看客”,消磨了学生求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五个一工程”阅读给予学生极大的主动性,课外阅读的性质就决定了学生本身是阅读的主人,老师即使“欲讲不休”也只能是“鞭长莫及”。无论是“喜欢一份杂志”、“欣赏一个作家”,还是评《读者》演讲,推荐文章和选抄文章,都突出一个“自己”,尊重学生的选择权,以学生自己“最喜欢”和“最欣赏”为标准,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决不替代学生,老师只做一个组织者和参谋者。即使是“专题对比阅读”,也是以学生阅读交流、讨论为主。自主性不但使学生有了做学习主人的强烈优越感,也为语文学习带来了极大的空间。
5.4提高了品位,强化了人文精神,真善美广植人心。“人文精神”的失落是语文失去魅力的根本原因。课外阅读在潜移默化中强化了学生的人文精神。以人性、人道、善良、美好为基本标尺的《读者》作为国内最具人性、最具温情的杂志,被读者喻为“温暖灵魂的阳光”。余秋雨先生这样评价《读者》:“它的大多数篇目,只是挖掘出了许多普通人蕴藏在心底的点滴美好;这些美好并不壮丽却纯净得不羼杂质,因此可以一篇篇、一期期地融合在一起,组成一个独立的精神天地;执掌这个天地的主角不是悲剧英雄,凌世超人或深思智者,而是平民百姓;平民百姓不再是呻吟者、诉苦人或抗击者,而是心灵光亮的点燃者。”难怪有78%的学生把《读者》选为自己最喜欢的一份杂志,人文精神的光芒使它散发出了恒久的迷人魅力。学生喜欢的作家鲁迅、朱自清、巴金、托尔斯泰、哈代、莎士比亚……无不是人性的化身。8个专题阅读所选的文章也都与文化与人生相关,学生推荐的文章大多也是向真向善向美的。
6实践中反思
课外阅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做得既让学生乐于接受,又获得良好效果,从笔者的实践体会来看,以下问题至关重要。
6.1在学生课外阅读过程中,我们不能放任自流,应该加强阅读指导,从而提高阅读的质量。包括学生在选择书籍、阅读方法、如何做读书笔记、如何写读书心得等方面,我们都要认真指导。
6.2要保证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并作好定期反馈、定期评价的工作,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种种措施及时鼓励学生,进一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并使之养成习惯,实现阅读的最终目标。当然,也不能使学生轻课内、重课外。要知道“课内得法、课外得益”,使课内外相得益彰。
6.3要放手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充分体现阅读的自由性和个性化。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是不可逆转的教育改革潮流,教师应充分相信学生有无限的潜能,尊重学生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用自己的头脑思考生活,用自己的心体味人生。只有这样,学生在实践中才能产生学习的愉快感和自豪感,并享受探求知识的快乐,学习的兴趣会越来越浓,越学越要学。同时,课外阅读的读物应允许在统一中求个性,阅读的方式要在稳定中有变化,切忌千篇一律,要充分体现学生阅读的个性化。让名著经典与杂志时文并存,读写抄评与听说论辩融为一体,使学生在多样中获得丰富,在丰富中拥有厚实,在厚实中求知欲得到满足,从而保持经久不衰的阅读欲望。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职高语文只有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相结合,只有通过不断的开展课外阅读,才能使知识的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才能使学生的知识不断加宽、加深,才能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品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将在新课标的指引下继续耕耘在课外阅读这块沃土上,以求“课内得法,课外得益”,有效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促进语文素质教育的实施。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2]贺淑曼,李焰,冯培,等.个性优化与人才发展[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出版,2001.10
[3]邵瑞珍.学与教的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新课标理念在职高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论文】相关文章: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1621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