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教材体系:
这部分内容是苏教版《科学》教材六年级上册“我们的地球”单元中的前两课,与《地球的内部》、《火山和地震》、《地表的变迁》三课一起组成了这个单元,是依据《科学( 3–6 )年级课程标准》中 “ 地球与宇宙 ” 的内容 来构建的,属于“地球的概貌与地球的物质” 中“地球的概貌” 范畴。
相互联系:
这两课都是讲述的“地球的概貌”, 与 “生命之源——水”、“土壤和生命”、“我们周围的空气”、“岩石与矿物”联系比较密切,因为水、土壤、空气、岩石都是地球的物质,正是这些物质构成了地球的概貌。 《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表面》这两 课涉及到 标准中的相关要求有 :
科学探究:
5.6能制作简易科学模型。
6.1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8.2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
科学知识:
1.1 知道地球的形状 ,大小 。
1.4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3尊重证据。
2.1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教学内容:
《地球的形状》一课主要是认识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漫长过程以及认识地球的大小。
《地球的表面》一课主要是 认识多种形态的地貌 ,并让学生亲手制作地貌模型 及 绘制地形图 。
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了这两课的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提出一些关于地球形状的一些问题 。
能够收集各种不同地貌特点的图片和资料。
能够制作地貌模型并绘制地形平面图 。
科学知识 :
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知道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知道地球表面有各种各样的地貌,认识一些典型的地貌。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体验动手制作的快乐,并愿意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快乐。
教学重点:
知道人类逐步认识地球形状的曲折过程。
认识多种形态的地貌。
教学难点:
制作地表模型,在方格纸上画出按比例缩小的地形轮廓。
二,说教法学法
本课的教学法主要有 :
科学史教育法 :
科学史是科学的产生、形成和发展及其演变规律的反映,是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历史。在小学科学课上,科学史能促进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学生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有利于学生理解科学的本质, 培养科学精神 。在认识 地球的形状时,教材提供了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曲折过程,教师和学生也可以收集相关的与地球形状探究历史的资料、图片等, 通过科学史的 教育可以给学生更多的启迪,认识地球是球形的不是目的,了解人类为探究地球形状作出的种种努力、认识自己所处的地球才是最终目标。
模拟实验法:
用地球仪及纸帆船模拟人们在海岸边看见远处的航船归来的情形, 采用模拟实验的方法可以将无法现场完成的现象搬到课堂,既节约成本又可采用探究的方式,给学生 真实的情景再现。
制作法 :
在地球的表面一课,让学生先制作一个有山有水的地球模型沙盘,然后用彩色笔在活动记录的方格纸上画出按比例缩小的地形轮廓图。 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培 养了学生的空间思维。
三,说教学过程
“地球的形状”
(一) 导入新课:
【 教学准备 】 :学生课前搜集一些关于地球形状以及人类探索地球的历史资料。
【教学组织】:
1 .谈话:地球是我们赖于生存的母亲,那你们知道地球母亲的形状吗?地球母亲究竟有多大呢?
学生交流头脑中的信息以及收集来的一些资料等。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不知道为了得出地球的形状是球体,人类经历了一个怎样的探索过程呢?
(二) 引领学生经历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1. 介绍古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 教学准备 】 : 教师搜集 人类 不断认识地球的资料,制作图文并茂的课件,融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于一瞬。
【教学组织】:
① 谈话: 你们知道古人对地球形状最初的解释是什么吗?
②学生讨论 ,展示自己搜集的资料。
③教师课件展示古代印度以及古代中国一些关于地球形状认识的神话传说。
讲述 :神话故事其实也反映了古时候的人对大自然的一种认识,因为条件限制,他们不可能弄清楚地球的真实面貌,那时人类对地球的认识是一种没有依据的“猜想” 。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接触到的事实越来越多, 对地球形状的解释也就越来越科学 。
④ 课件播放“月食过程”, 学生观看交流 : 看到了什么?你觉得 是什么挡住了月球?那 可以推想出地球是 什么形状的 ?
⑤教师又补充说明东汉张衡对地球形状的猜测。
2.认识近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教学准备】: 每组一个地球仪,纸折的帆船
【教学组织】:
① 讲述:当人们站在海岸边看远处的航船,发现总是先看见进港船只的桅杆,再逐渐看见船身;出港的船只,则总是船身先消失,然后桅杆才逐渐隐没在海平面下。由此,人们又作出了什么猜测呢?
②模拟实验 :帆船进出港
方法:四人一小组,每组一个地球仪,一人将小纸帆船贴在海洋上,桅杆向上,模拟帆船进港,其余三人在正前方观看现象。然后将小纸船贴在桌面上模拟帆船进港,观察两次看到的现象有什么不一样?
实验说明: 只有海平面是个弧形,才会在帆船进港时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
③ 谈话:究竟是谁第一个验证了地球是个球体呢? (麦哲伦) 课件补充麦哲伦以及他和他的船队 环球航行的故事。麦哲伦的环球航行说明了什么呢?(地球是个球体)
3.认识现代科学对地球形状的探索
①讲述: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宇航员在空中亲眼看到地球是什么样子了 。
② 介绍前苏联,美国和中国的航天事业。(课件出示宇航员拍摄的地球照片),现在人们已经可以进入太空,从宇宙中观察地球,再次证明“地球是圆球形的” 观点确实是对的。
4.回顾总结
讨论:人类认识地球的形状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应该说人类认识地球的形状是一个漫长而又曲折的过程,人们对于地球的形状进行了反复的求证, 从神话故事再到观测天象,从观测进港帆船再到环球验证,从地球上观察再到太空中求证,这反应了人类不断认识自我超越自我的探索精神。
( 三 ) 认识地球有多大
1、课件展示地球赤道及其表面积的数据资料。
2、计算 :如果 以每小时 4千米 的速度,每天行走8小时,当你绕赤道一周后,你的年龄该有多大?
“地球的表面”
(一)从地球表面不同的地球形态导入新课
【 教学准备 】 : 教师制作一些由美丽地貌 (如高原、峡谷、丘陵、海洋成岛屿) 组成的PPT
【教学组织】:
1、课件展示一些地貌,谈话:你认识这些地形吗这些地形有什么特点?
2、学生补充一些其它地貌的资料及特点。
(二)制作地表模型并指导画地形图
【 教学准备 】 : 教师事先制作好一个地表模型、画好方格的明胶片、提供给学生制作的托盘,学生准备沙、土壤、石子、一些草皮、苔藓及小树枝等。
【教学组织】:
1.观察教师制作的地表模型:
① 谈话:看了这么多秀美的景色,老师和大家感觉一样,觉得真是太美了,于是,亲自动手做了一个地表模型, 你能看出来老师制作的是什么地表模型 吗 ?
②观察:老师的模型里有些什么呢它们分别代表什么呢?
如用堆起的沙堆代表高山,用苔藓代表植被等。
2.学生分组制作地表模型
①小组讨论: 准备做一个什么样的地表模型需要哪些材料?
②分组制作
要求:小组 内 协调分工,由每组的材料员统一拿材料,用多少,拿多少,多的马上送回,允许到别的小组去取经。
③相互参观 ,介绍模型,交流感受。
3.绘制地形图
①教师指导: 地表模型虽然直观形象,但有时使用起来并不方便,它最适合放在固定的位置上,为了使用方便, 我们可以绘制地形图。
方法:把印有网格的明胶片置于地表模型沙盘上,用彩色笔在明胶片上画出地形轮廓,然后给中间上色,在明胶片背 面 衬上一张白纸就可以观察地形图了。
②学生分组绘制自己制作的沙盘地形图。小组展示汇报。
(三) 认识地形图与地形地球仪并绘制平面图
【教学准备】: 地形图与地形地球仪
【教学组织】:
1.认识地形图及地形地球仪
① 教师出示地形图与地形地球仪 。
②学生将自己绘制的地形图与之对比, 自己有哪些想法与图上是一致的。
③认识地球仪及地形图上不同的色彩的含义。
蓝色表示水, 绿色表示 耕地、平原和森林,黄色表示山地沙漠,白色表示冰川。
蓝色越深表示海平面越低,黄色越深表示海平面越高。
2. 根据照片绘制平面图
①观察地不航拍照片,谈话交流:这张照片上的地表有什么特征?
②讨论:怎样将这张照片转化为平面地形图。
主要集中在两点:一是颜色的确定,二是比例的确定
③学生在书后的记录纸上绘制平面图,并交流评价
(四)拓展认识现代测绘技术的发展
【教学准备】: 飞机航拍图与卫星照片
【教学组织】:
教材展示了两幅不同科 技水平的图片,一幅是从飞机上拍摄的航拍图,还有一幅卫星相片,表 明 随着科技水平的进步,人类认识地球的方式方法也在不断前进 。教学时先让学生比较航拍与卫星图不同的优点,再让他们与过去的手段相比, 是向着高精度,精细化前进 的。最后再让学生说说还有哪些现代手段,并引导学生预测未来描绘地貌的方法。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c/tupian/43122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