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篇3
我上的这节课是中班的综合活动《月亮姑娘做衣裳》。这节课目标:
1、通过对故事的理解,让孩子感知月亮的变化过程。
2、激发孩子的创作欲望。这节课的设计意图是,我平时在上美术课的时候,发现我们班的孩子特别喜欢在天空上画月亮与星星。但孩子画的一般都是弯弯的样子,然而,很多孩子都没考虑到除了弯弯的月亮还有圆圆的。同时,我也想利用孩子喜欢月亮的这个因素,对幼儿进行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培养以及思考方式的训练。
在今天的活动中,我首先是通过谈话引出主题,因为幼儿本来就对月亮感趣。所以活动中孩子一定能积极参与。然后,我请孩子欣赏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利用课件中美丽的动画,让孩子感受到文学作品的美以及课件中动画的美。从而提高孩子的审美情趣与丰富的想象力。通过故事让孩子感知月亮的变化。
接下来,我让孩子想办法帮助月亮解决温暖问题,这样做可以让幼儿感受到助人为乐的乐趣,养成关心他人的良好道德品质。然后让幼儿用笔把自己的想法通过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在引导绘画和幼儿自由绘画的过程中。孩子的创作性思维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今天的活动我注意到生成性和整和性,我把孩子的兴趣放在首位。利用孩子对月亮的兴趣生成的本次活动。同时活动并不好似单一的发展孩子们某一项能力。而是把幼儿的审美情趣、幼儿的爱心、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有机整合达到优化。但由于我经验的不足。在今天活动中并不一定体现以及思想及其他缺点请老师多多的指导。
说课稿 篇4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根据课标的精神,口语交际的教学,必须力求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为中心,巧妙创设情境,注重双向互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积极参与,大胆实践,自主发展,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日常口语交际水平。
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年龄小,语言表达还处在生长发育期,要训练学生把话说清楚,说完整。学生活泼好动,在交际过程中教育学生学会倾听,学会使用礼貌用语,不随意打断别人的讲话,在听后对表述者的表现进行评价。
教学目标:
1、通过训练和交际表演,使学生学会在打电话的过程中怎样与人交谈,掌握打电话的一般技巧,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合作意识。
3、能把话说清楚、说明白,学习说简短的话。学会正确使用礼貌用语。
教学重点难点:
创设生活化的口语交际情境,让学生互动交流,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教师准备:
1、《打电话》的歌曲磁带。
2、两部电话机,奖励的小星星数朵。
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情,歌曲导入
1、同学们喜欢听儿歌吗?播放歌曲《打电话》。(学生跟唱这首歌)
2、小朋友,你们都是未来的小小歌唱家!知道歌名吗?板书课题:打电话
3、这节课我们就来聊聊在打电话的过程中怎样与人交谈。板书:与人交谈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播放学生熟悉而喜欢的歌曲,不仅为引出本课课题,更为学生营造出宽松和谐快乐的学习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生活入手,交给方法
1、过渡: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两位小朋友是因为什么事儿在打电话的呢?大伙可要认真听、仔细看哟!(两个学生上台表演)
2、汇报交流,师生及时评议。注意指导学生明确几点:
(1)打电话要知道对方的电话号码。
(2)打电话要把话说清楚,说明白,说话要简短,要有礼貌。
(3)拨号后,如果听到“嘟、嘟、嘟”短促的“忙音”时,说明对方电话占线,稍等再打。师相机板书:说清楚有礼貌 。
过渡:是呀,在打电话的过程中礼貌用语可不能少,小朋友们说说都能用上哪些礼貌用语呢?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增强学生说话的自信心。教师半扶半放,交给方法,给学生提供了有话可说、敢说、想说、会说的语言环境,激发了学生交际的热情,)
过渡:丽丽听了大家的建议很不好意思,她认识到自己错了,于是又拿起电话:(两生在次表演)
过渡:瞧,丽丽在小朋友们的帮助下,不仅把话说清楚了,而且还很有礼貌,这都是大家的功劳。你们帮助丽丽认识到错误并改正了错误,心里高兴吗?(高兴)老师也很高兴,想奖励你们一首儿歌,请小朋友们来读一读。
说课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安塞腰鼓》是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精读课文。本单元所选文章是文化艺术方面的,要求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品味并积累优美的语句。
二、教学目标
坐在剧场,你现场观看来自西北汉子的腰鼓,也许都无法用语言来清晰地表达内心的感受。可读了本篇文章后,却发现作者成功地为我们描述了现场的气氛:有画面,有声音,有动作,有神情,有思想。真是“此处无声胜有声”。所以学习本文最重要的是学到作者的以下几点:
(一) 这篇文章的语言特色,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品味西北特有的艺术奇葩:
运用比喻,使看不到、听不到的舞蹈动作、音乐声音,以熟悉的形式呈现于我们眼前;
运用排比,使那茂腾腾的舞动后生如在眼前,使那充满生命力的鼓声犹在耳边;
运用短句,使语言变得铿锵有力,使文章要表达的强大的生命力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读者眼前。
(二) 通过对文章语言的把握,体会文章中呈现的阳刚之气,感受生命的律动。
(三) 通过对全文的把握了解文章要表达的内容。
真正体会到本文的语言美,对教学目标的其他两点也自然而然可以把握住。
三、教学重点
1、利用多媒体教学,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
2、自主学习,师生互动,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
四、教学难点
理解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手法及运用。
五、学情分析
针对我校学生基础差,底子薄的特点,使用分组研讨式教学,或完全依靠学生自己的探究来达到教学目标是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的指导和引导仍是不可或缺的。
六、教学过程
本课内容丰富,需2—3个课时才能完成。
第一课时(40分钟)
第一步:(5—10分钟)
欣赏“安塞腰鼓”的视频,让学生对其有个直观的印象,看完后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观看安塞腰鼓时的感受。
第二步:(10—15分钟)
阅读这篇课文处理陌生字词,并同时感受文章中所描述的场景。让学生来描述,看完文章后在他脑中形成怎样的画面,可以借助课本中的原句,同学间相互补充说明。对比,与自己刚才对“安塞腰鼓”的描述哪个更好?
第三步:(10—15分钟)
教师范读课文,注意文中的短句的铿锵和排比的激昂,把文中的“茂腾腾”的气势读出来,把“后生”如日中天,光辉耀眼,沸腾的生命激情读出来,同时还有文章中展示的西北人的强大的力量读出来。再找学生多次练习、诵读。
第二课时(40分钟)主要是师生互动,共同探讨。
第一步:(10—15分钟)
再阅读文章,分清结构层次,并同时思考所提出的问题(作者是用直白的语言来描述那些场景的吗?还是使用了一定的修辞手法。运用了哪些修辞?在文中找到相关的语句读给大家听。再思考使用这些修辞有什么好处呢?)
第二步:(10—15分钟)
通过对本文语言的把握,让学生了解到了文中所呈现的阳刚之美。这节课就由学生来讨论、思考:阳刚之美体现在什么方面?文章又是怎样体现的呢?
第三步:(5—10分钟)
通过前面一系列对文章的把握,可以试着让学生来发表对全文主旨的把握。最后老师做结(这篇散文通过对安塞腰鼓的场面的描写,歌颂了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于诗意中追求永恒的精神力量的安塞腰鼓,已成为中华民族坚强不屈、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的象征,它是高原生命的火烈颂歌,是民族魂魄的诗性礼赞。)
七、总结升华,布置作业
(一)学生总结:说说自己的收获。
(二)教师总结:提出要求,布置作业。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c/tupian/40396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