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养父生病、家中无人种田,王杨娇十二岁就开始养家。年幼的她做过很多事情。从织布到卖鱼、挑木炭,再到亲戚家里去做月嫂。最后,还去了一个日本高官家打工、做饭、记账。当时,她很羡慕日本高官家的女儿们可以弹钢琴。那位日本太太告诉她:“你长相好,做事又很拼。有一天,你会有自己的钢琴,甚至过得更好。”
母亲后来告诉王雪红,从那时起,她就知道教育的力量。日后无论环境如何艰苦,她都坚持让自己的孩子们读大学、弹钢琴、跳芭蕾。
王杨娇十九岁那年,台湾很多人因为战乱得了疟疾,王杨娇家也不例外。“当时母亲倾尽全力照顾家人,最后也病倒了。母亲的姑妈让她去南部嘉义养病,在那里她遇见了父亲。”
当时,王永庆在开米店。他拿了治疟疾的药给王杨娇和家人。并表示说,他很喜欢王杨娇,希望能娶她回家。王杨娇很感激他,就答应和他结婚。
在母亲王杨娇眼里,父亲王永庆是一个顾家、孝顺、又聪明的人。“他的思想总是随着时代在变化。米店结束后,他做木材,又开砖场,直到塑料厂。”
在做塑料厂之前,王永庆有一次载妻子回娘家。当时,他买了一辆大吉普车很风光。那时候,王杨娇感觉很幸福。
王永庆当初做事情很拼命,二十多个员工中午都在家里用餐。王杨娇每天四点起来,一个人张罗三四桌菜。大女儿王贵云记得:“当时还没有冰箱,妈妈一天要跑三四趟菜市场。”那时候,“他(王永庆)拼,我也很拼。”王杨娇后来回忆。
渐渐地,王永庆越来越成功,但也开始不归家了。王杨娇听到一些风言风语。过了几年,她就不得不面对丈夫要有第三房太太的可能。
王杨娇经常流泪:“因为那时候看不到自己的价值。”她也感觉自己在家里无法进步,但必须侍奉祖母、照顾亲戚和孩子。王杨娇却感觉自己在家里无法进步,必须侍奉祖母、照顾亲戚和孩子。“只能抽中午大家午睡的时间,学中文、学圣经、读英文”。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meiwen/gushi/7483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