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为专业作家,中国作协会员,代表作有《我与地坛》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插队的故事》 《夏日的玫瑰》 《合欢树》等。其作品多次在全国获奖,并有英法日文译本在国外出版。
史铁生面对残疾,曾一度彷徨苦闷,甚至于想到了自杀,但最后还是面对困难,勇敢的活下来,并拿起了笔走上了中国文坛,从残疾到成为一名专业作家,史铁生经历了痛苦的思索,今天我们一起来读他的散文《我与地坛》借读他对生命、对人生意义的参悟。对生命展开思考,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但有时我们需要这份沉重,今天我们就需要这份沉重,所以希望大家上课时用心思考,用心感悟。(明确教学目标)
三、讲析第一部分
史铁生对生死的感悟,是和一个特殊的环境联系在一起的,这个特殊的环境就是得天独厚的地坛。读第一部分,思考:地坛和“我”有何联系?我为什么喜欢去地坛?地坛给了“我”什么启迪?(找出文中关键字词和关键句)
【投影打出有关地坛的图片】
1、 讨论:地坛的过去和现在分别是什么样子的?(过去可根据图片想象,现在的样子能否在课本中找出相关的描写?第三段)我们能用一个词来概括一下它的特点?(荒芜冷落)
地 剥蚀 淡褪
坛 坍圮 散落
[可以说:地坛的破落相突出了剥蚀状、淡褪状、坍圮状、散落状,而荒园的破败又烘托了落魄者的精神状态。]
2、 落魄者精神状态是什么呢?(失魂落魄)为什么?(残疾、无工作、没去路)
荒芜冷落 → 失魂落魄
3、“我”是不是经常去地坛?(是)
“我”为什么喜欢去地坛?(宁静)
[在人口密聚的、喧嚣的大都市,这世外桃源般的宁静,不仅衬托了作者的心境,也是作者当时需要的环境,它为作者者提供了特定的情绪背景。“在那样一个安谧、沉寂荒芜的背景上,最容易展开对生命的思考”。]
4、地坛给了我什么启迪?(找出关键句)
一个人,出生了, ……死是一个必然降临的节日。
我 双腿残疾 顺应自然 不应消极
5、来地坛以前,由于双腿残废而极端痛苦,有死的念头,而来地坛,使我对生命有了新的理解。为什么地坛使我得到了这样的启示呢?地坛仅仅是荒芜吗?(“荒芜 不衰败”)
为什么说地坛荒芜而不衰败?(找出有关的描写,抓住一些关键词)
小昆虫 卑微
草木 竞相生长
[弱小的生命,甚至连生命都算不上的“露水”仍然勇敢顽强的活着,给了我生命的感悟:热爱生活、珍爱生命。园中的小昆虫和构成昆虫生长背景的草木,它们全很卑微,可是它们都按照自己的方式和自然法则生存着,它们不在意自己栖息地的"荒芜",反而是由于它们的存在,到使这里不再衰败,这些原来不能引人注意的现象让作者发现了原先不曾想过的朴素道理:即生不由自己决定,死也不该由自己决定,人活着就应顺从自然。]
解读自然,由此解读了生命。课文中象这蕴涵对生命理解的景物描写还有,请看这一段(第一部分最后一段)
肆意雕琢 不能改变
身体残疾 人的精神不能改变
(六个譬如)朗读体会。
[六个“譬如”,从夕阳的灿烂、雨燕的高歌、孩子的脚印、苍黑的古柏、暴雨中草木泥土的气味、秋风里落叶的味道,可以感受到他对生命的热爱和对人生应该有所作为的信念。这不是一种永恒吗?]
作者在地坛“想了好几年”,终于找到了答案,解答了生与死的问题。地坛帮他解决了为什么生的问题。接下来最关键的问题是怎样活下去?——为了什么活下去?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活下去?怎样面对冷酷、残忍、不公平的命运?但这些问题的解答,不是我一个人完成的,他精神跋涉的每一步,都有人伴他而行,那就是他的——母亲,是母亲协助他完成的。
四、阅读第二部分。
阅读第二部分,⑴找出表达这层意思的文句(最后一句,齐读这一句);⑵并找出表现母亲心理活动和她对人生的态度的文句。
我 车辙
母亲 脚印
我们可以这么说,地坛让我找到了“活下去”的理由,而母亲则是我不仅活下去,而且应活得更好的精神支柱,是母亲引导我寻找人生的目标,帮我解决了“怎样活”的问题。
1. 文中的母亲是一位什么样的母亲?[讨论]
她是一位不幸的母亲;
她又是一位坚韧的母亲
本文刻画了一位巨大痛苦,帮助双腿瘫痪的儿子重新鼓起生活勇气的母亲形象,她日日夜夜生活在愁苦之中,生活在忧虑之中,她的母爱深沉而豪不张扬,她的悲苦深沉而不外露,母亲是坚韧的、伟大的。本文歌颂了母爱的崇高、伟大。
2.文章是怎样展现母亲的爱的?[讨论]
从母亲对我的理解这个角度来写母亲对我的关爱。母亲理解我,她保证了我去地坛的权力;她甚至做好了一切母亲都不愿意做的最坏打算,“反正我不能不让他出去,未来的日子是他自己的,如果他真的要在那园子里出了什么事,这苦难也只好我来承担”;她独自承受着儿子残疾及由此带来的痛苦,她活得很苦,但她又“确信一个人不能仅仅是活着,儿子得有一条路走向自己的幸福。”
母亲是苦难的,但很坚韧;“我”也是苦难的,那“我”该怎么办呢?然而母亲却早早地离去了,在“我”刚刚撞开一条路的时候,她却无福享受我的一点快乐。看文章相关部分,齐读第14段。“又”想到李煜《虞美人》“小楼昨夜又东风”写出了一种“物是人非”的悲痛。母亲的死是我的至痛,至痛的心流淌出至情的语言。
[写母爱,并不是母亲直接表现的,而是通过自己心灵的对话,自问自思,从我理解母亲对我的理解这个角度展开。这样写使文章尤为动人。写母亲,实际是写“我”对母亲的“理解”,写史铁生对“母亲对待生命、对待命运的态度”的“理解”。]
3.那史铁生是否一开始就理解母亲的呢?
开始,史铁生是不理解母亲的,逐渐地,“随着光阴的流转”,随着思考的深入,随着精神追寻的深入,精神阅历的广泛,是母亲“艰难的命运,坚韧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使史铁生终于理解了母亲,读懂了母亲。母亲完全是在苦难的折磨中度完了她自己的生命。在苦难中默默的忍受着命运的重压.也就是说,母亲的”活法”,母亲的苦难,解答了自己应该怎样活,怎样面对苦难的问题就是活法的答案之一.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jiaoan/8466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