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工作总结 篇7
时间过得真快,忙忙碌碌的一学期又接近了尾声,在这学期的点点滴滴中,有一些还是值得回顾的。
一、 开展区角活动,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区角活动的开展可以锻炼幼儿的手部肌肉,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创造力。可是,孩子们似乎对这区角活动并不感兴趣,做了一会儿就没趣了,原因在哪儿呢?为什么不能吸引幼儿?小班的孩子到底喜欢什么呢?
1、用色彩鲜艳的、新颖的物体吸引幼儿
记得有一次,孩子在搭积木,我无意间有两位发现孩子在为一块红颜色的积木争吵不休,问他们为什么要抢这红颜色的积木,那边积木多的是,可是他们说,红色的积木好看,我喜欢红的-------孩子对颜色很敏感,尤其是对新颖的、颜色鲜艳的特别敏感,因此,在区角活动材料投放中,我选择了一些颜色比较鲜艳的操作物,然后放在易于幼儿发现的地方,果然不出所料,许多孩子都围着过来要参与活动,就连平时不太爱动手的刘忆凯小朋友也动起了手,她边做边说:“老师你看,我也会做的。”孩子们的兴趣比较高,积极性也提高了。
2、活动材料的一物多玩,再次激发幼儿而的兴趣
孩子对活动材料的再利用价值的概念并不明确,他们的想象力和再创造力需要得到老师的帮助和引导,在他们的概念里,只知道一件东西用完了就没有利用价值了。小班小朋友对这个再利用价值的概念比较粗浅,因此,老师就得鼓励孩子,知道在利用材料的基础上可以进行再利用。例如:鲜艳的皱纹纸除了可以搓纸球外,还可以将纸球按颜色进行分类,还可以将纸球进行装饰各种物体。这样一来,孩子的兴趣又提高了。
二、 抓住日常生活中的随机教育
幼儿的好奇心特强,他们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感到很新奇,倘若发现一件新鲜事,他们就会簇拥在一起,全神贯注地关注着,七嘴八舌地议论着。因此,教师就得抓住时机,为
幼儿创造机会,能让幼儿有更多地展现自己,让孩子的身心得以充分的、自由的舒展,为创造力的发展打开大门。例如:记得有一次上午操刚做完,小朋友排好队向教室里走去,突然,有人“啊”地一声,接着就有许多小朋友围了过去,我也急忙走过去,边走边问:“你们怎么啦?干嘛不进去呀?”可是小朋友根本没听到我的话,还是围在那里。原来不知什么时候从草丛里跳出一只大青蛙,刚好与小朋友[碰了个正着,那只大青蛙被小朋友的簇拥吓呆了,不跳了。小朋友更来劲了,叽叽喳喳地说着没完没了。我看着这情景,就干脆来个“趁热打铁”,把那只大青蛙客人“请”到了教室,让每个孩子都来观察青蛙的外形特征,了解青蛙的生活习性,从而来满足幼儿的探索欲望。我想这次的随机性教育来得很及时,通过了解,孩子们知道青蛙会捉害虫,大家都要爱护青蛙。
三、 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生成活动
在教学活动中,为了上一节课,就得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去准备材料、教具等等,忙得非常累。如果每一次的活动都要这样忙的话,那老师就得日日夜夜得忙于做准备上了,其他的事就顾不上了。何不利用身边的资源来减轻老师工作的压力呢?因此,在一次幼儿对《瓶》这活动感兴趣的基础上,我们就利用身边的资源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关于《瓶》的一系列活动。
1、发动家长收集材料,做到家园互动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教育,因此,在这次活动中,就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发动家长与孩子共同收集各种各样的瓶,帮助孩子了解一下这些瓶的名称以及简单地用途与习性。这样,让幼儿来园后有话可说,有事可做。
2、 鼓励家长动手操作,做到家园互动
从家长收集材料的情况来看,家长们配合地比较好,他们都为孩子提供了发展的机会,可是孩子们的兴趣还未了,他们向往的是对《瓶》的更深一层次的了解与探索。由于孩子各方面的发展还不完全,尤其是动手能力。虽然他们通过欣赏故事了解到各种瓶的利用价值,也想去试一试,但是却未能满足到自己的向往。因此,我们就组织家长们利用各种瓶,根据孩子的想法,进行加工一下,制作出不同的物体,然后进行评比,虽然孩子不会做,但是在爸爸妈妈的操作过程中,他们学会了观察、欣赏和评价。
此外,我能通过平时地细心观察,对个别幼儿进行了个案记录和案例分析,发现情况及时解决,并进行反思。在本学期中,我还积极参加了“青年教师教学大比武”,取得了二等奖的优异成绩。为了能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创造力,我根据
幼儿的兴趣,每周五向幼儿开展语言特色活动,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进步得比较快,他们能围绕一个话题或一个画面,能说出一句完整的话或一个简短的故事。而老师的问题提出,他们有自己的见解,每个人的说法都不样,因此,孩子们的语言成长在讨论中、争辩中得以发展。
以上的成绩已成为过去,但是不能以它为荣,在今后的教学活动,我将会不断进取,学会反思,希望大家能帮助我、支持我。
教师的工作总结 篇8
厌学是目前中小学生诸多学习障碍中最普遍、最具有危险性的问题,是青少年最为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是导致辍学的最主要的因素
1、落后的教育观念是造成学生厌学的本质原因。虽然早已实行小学免试直接升初中的制度,但小学教育的应试压力并未消失。小学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仍只有学生成绩,初中名校的择生标准仍旧是成绩。教师在抓学生成绩面前仍然不敢有半点的放松。素质教育的教育观念仍没有认真的落实到教育实践中,仍没有被大多数的教师所掌握并应用于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中小学生的作业量在“减负”热之中或之后都没能实质性的减少。增加作业量来换取成绩,把作业作为惩罚学生的手段还在流行。这种无视学生主体性,不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与要求的落后教育观念指导下的教育教学实践,当然让学生感到厌恶,显然,教学质量也不可能有实质性的提高。
2、家长的高期望、教师的高要求与学生发展失衡是造成学生厌学的“动力”。毫无疑问,社会竞争日益增强必然会渗透到学校教育中,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呈低龄化趋势,对学生成绩的高期望不仅没有减弱的趋势,而且呈现对学生各种特长的高期望。学生面临着来自家长的压力越来越大。而在现有教育环境中,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也不可能降低。在整个社会呈现出的短期、快速追求发展的心态影响下,不管是家长还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激励也呈现出短期效应,追求学习上的快乐已成为次要的激励因素,严重背离了学生心理发展的要求。事实证明,以这种短期效应的心态来指导小学阶段学生的教育,正是学生厌学的“动力”。
3、个别教师的不良师德是学生厌学的催化剂。有的教师由于种种原因对教师的工作不感兴趣,他们不热爱教育事业。不热爱学生。见到学生就烦,因而对学生的态度冷漠、生硬、粗暴,对学习较差的学生动不动就讽刺、挖苦甚至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们形容这样的教师是:“枯燥的语言,古板的眼,冰冷的心,冷漠的脸”。师生之间毫无感情,学生见了教师如同老鼠见了描,教师与学生毫无向心力,导致学生对他所教课的离心力;亲师才能重道,学生由爱老师而过渡到爱老师所教这科知识的比例相当大,特别是在小学。不可否认,一些学生的厌学与教师的教育教学失误存在着直接的联系,教师的师德无疑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中小学生厌学的趋势中,不良师德扮演了催化剂的角色。
4、与人际关系差有关。由于性格原因,有些学生人际关系差,经常与同学们吵架甚至打架,最后同学们都不喜欢他,感到在学校没意思,产生了厌学心理。由于学生来自不同文化、经济和涵养的家庭,他们的性格亦有很大差异,有些学生由于性格孤僻,不善交往,人际关系自然就差。如果老师和同学再对他们冷漠,他们就会更感孤独和不安,不良情绪甚至厌世情绪就会产生。因此,对这些性格存在缺陷的同学,不应漠然置之,而要伸出友爱之手,关心、帮助他们。
对策之一:唤醒学生心灵深处的自我向上意识是治理厌学的内在动力。厌学的学生一般学业成绩较差,在学习上屡遭失败,常受家长的责备,教师的批评,同学的冷遇,因此他在学习上就会悲观失望、自暴自弃,学习对他们来说便是一种沉重的负担,根本谈不上兴趣爱好。因此,教师要耐心细致地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在课堂提问时,向他们提出比较浅的简单的问题,答对了应及时鼓励,这样他就会产生一种“我也能回答教师提问,我也能学好功课”的信心,即使答错了,教师也不能埋怨和训斥;还可以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列出自己学习上的优势与长处,让学生列出自己曾经有过的成功之举。让学生接受同桌和周围同学对他学习上的某一点好的行为习惯的赞赏等。这样在爱抚和激励中帮助学生树立乐学的信心,给予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勇气和内驱力。从而唤起学生心灵深处的自我向上意识。
对策之二:树立科学的教学观,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治理厌学的启动力。正确的教育观念是教学改革的先导。实施素质教育,必须要更新教育观念。改革传统的师生关系,建立一种科学的教学观:教——教会学生学习:学——学会如何学习。教师要从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推动者和服务者,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把学习自主权还给学生,课堂教学必须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在教学这一双边活动过程的参与程度,由消极被动地学习转变为积极主动地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厌学问题;此外,学习时间过长,学习任务过重,也是学生腻烦学习的一个主要原因。要看到学生正处在长身体的阶段,除了学习之外,他们还需要休息和娱乐,因此要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在完成适量的作业后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去活动。去做他们喜欢做的事情。
对策之三:让学生感受关爱,亲其师信其道是理厌学的助动力。古语说”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关系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积极性。当师生关系融洽,学生觉得老师喜欢他、欣赏他时,学起来就会觉得特别有劲。当学生与教师关系紧张时。他们会觉得老师看不起他,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和对立情绪,破罐子破摔,干脆不学了。因此,教师应深入到学生中去,与他们谈心,倾听他们的心里话,在摸清情况的前提下,进行分析归类。制定相应的帮扶措施,找到师生心连心的通道,赢得学生的信赖和配合。作为教育者,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经常鼓励他们进步,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尽快从厌学情绪中挣脱出来。
对策之四:积极为学生创设表现长处,发挥特长的舞台是治理厌学的支撑力。 中小学生喜欢表现自己以引起老师和同学们的注意,这种心理需求对“厌学生”来说同样是很强烈的。但事实上大多的“厌学生”由于长期得不到表现自己的机会,由于经常受到冷落”心理上越来越自卑,越来越消沉,以为自己是一只永远飞不上天的“丑小鸭”,因而自暴自弃。因此,教师应设身处地的为他们创设表现长处、发挥特长的舞台。比如组织“故事会”、“演唱会”,“朗诵会”、“体育竞赛”、“小发明”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这样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各自的才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从而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感到成功的喜悦,进而逐步消除厌学情绪,树立自新上进的信心,以崭新的姿态融入到温暖的班集体中。事实证明,经常受到尊重的学生,会更加自尊自爱,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才能充满信心,不会感到厌倦和无聊。维护学生自尊心,帮助学生树立高度的自尊心是施教成功的钥匙,对此,无沦是教师还是家长,都要充分向学生表现对出热忱、喜爱和重视之情。
对策之五:学校、社会、家庭相互配合是治理厌学的凝聚力。学校,社会,家庭形成目标同向、工作同步、多管齐下的机制是十分必要的。作为家长,要时时处处绐孩子作出表率,要尽量营造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使孩子能够保持身心健康,专心致志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同时,切忌急躁。教师和家长不能因为学生不想学就随意迁就,使他们半途而废。要通过教育引导,使学生始终有明确的努力方向。学生心中有了确定的目标,就会有意识地为实现目标去努力,从而表现山坚毅、顽强的勇气。就社会而言,通过教育体制改革、就业体制改革给学生制造实现人生理想的有利条件,使广大学生在升学、就业方面少一点思想压力,多一点进取精神,在公平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总之,厌学的原因是复杂的,厌学的后果是可怕的,可是厌学的学生并不是无可救药的。对于厌学的学生,教师与家长要密切配合,认真分析。找出原因,对症下药,才能有效的解决问题。要把尊重与爱撒给每一个学生,从他们的心理需要出发,进行教育和帮助,切实解决好他们的学习心理问题,才能让每一个学生更好地适应学校教育的要求,从而顺利走完健康成长的历程。
【精选教师的工作总结集合8篇】相关文章: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gongwen/gongzuozongjie/4050464.htm